我国工业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
2012-10-08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苏波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新的跨境投资、跨国并购和技术合作势头正在上升。借此机会,我愿就加快工业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下面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我国工业发展与对外投资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我国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的22个行业中,我国产值均居第一或者第二,在500多宗主要的工业产品当中,有220种产量跃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端装备制造、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的进展,并进入世界先进行业。

    二是制造业产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3.6万亿美元,是2005年的2.56倍,是2000年的7.68倍。在出口产品当中,机电产品达到了1085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达到了5488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7%和29%。在电力装备、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从进口看,机电产品达到了753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

    三是海外投资与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2011年,我国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遍布全世界132个国家和地区。从投资的方式看,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工业园区等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不断增多,到目前已在几十个国家建立境外工业园区。

    四是中国工业“走出去”具有广阔的空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加速发展时期,但工业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从主要领域看,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能源资源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美洲、非洲、欧洲等地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积极落实“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好时期。

    一是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任务。“十二五”时期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工业发展建立的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支持实力雄厚大型企业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知识产权国际申请注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的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的整合,鼓励国内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与境外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引导轻工、纺织、家电等技术成熟的行业,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努力增加当地就业,推动国际市场需求大的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的重化工园区,在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的同时,增强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出口能力,实现双赢。

    三是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银行在授信额度、贷款条件、贷款期限等方面对“走出去”企业给予优惠,加大企业海外投资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实现银企联合“走出去”,鼓励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的企业整体或者主营业务到中国香港、美国等境外主要资本市场上市,拓宽境外融资的渠道。研究制定并出台促进和保护企业境外投资的有关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和保护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制定人才战略,重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紧缺人才纳入人才的战略进化。

    四是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的程度,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搭建促进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投资机会和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工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财会、评估、知识产权等专业化的服务。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