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商务部前副部长、香港中国商会高级顾问 张志刚
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调结构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对世界经济有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判断。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会有所变化,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二是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会有所强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会有所推进,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四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会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快速发展的新领域,也是中外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新亮点,发展的势头举世瞩目,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对外投资,正在成为全球投资市场的新兴力量。截止2010年底,内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322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达到18000家,分布在178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业务累计合同84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390亿美元,2010年12月末,在外劳务人员81.2万人,随着“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发,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我们对外投资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投资规模迅速扩大,10年前的入世之初,中国一年的对外投资规模不过几十亿美元,到了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0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了350亿美元。二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已经由国有控股企业拓展到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三是投资方式多样,海外并购快速发展,合作建设境外的外贸合作区开始兴起。四是投资合作领域拓宽。对外的投资已经进入加工制造、农业开发、金融商贸、基建交通等广泛的领域。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快速发展,既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纳税达到103.6亿美元,解决了当地784000人就业。中国的投资和中国市场一样,为世界各国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势头很好,潜力很大。面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外投资合作也面临着一些制约的因素,同时,也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总的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挑战更有机遇,有困难更有希望,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大过困难。中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投资合作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应该顺应潮流,趁势而为,全面深入地推进互利共赢的中外投资合作。
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应对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更好实施“走出去”,我就有关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第一,在管理的方式上,政府要搞好宏观指导和服务,抓好“走出去”的统筹规划,完善投资布局,加强信息咨询,开展人才培训,发展中介机构,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与风险防范体系,维护海外资产和人员的安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服务。
第二,在投资领域上,要加强国内外的产业衔接。对于我们技术比较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深化国际能源互利合作,帮助东道国增强发展能力,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第三,在投资的方式上,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势,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等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如港澳台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推进区域性开发投资。
第四,在经营主体上,应当继续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各种层次的企业有序地“走出去”。
第五,在经营思路上,企业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开展经营。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民情,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普通民众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企业应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双方的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六,企业要注意风险防范。商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境外企业机构员工管理指引》、《我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等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跨国经营的水平和风险防范的能力。“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加强风险管理,在经营理念上要追求科学决策,稳健经营,避免盲目和冲动。在实际操作上要克服侥幸心理,切实做好有效规避、控制、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准备。建立防控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预案,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的能力建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的目的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和持续繁荣提供重要的动力,预计未来的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到2015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希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这将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的机遇,将为世界经济尽快摆脱危机的影响,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