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应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2012-10-08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  余芳东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既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宏观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

    在宏观层面上,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大幅回落,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民营企业亟须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在微观层面上,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生产成本提高、因人民币升值而使得出口获利空间受挤等诸多不利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加艰难,亟待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局部地区政局动荡加剧,海外投资的安全风险上升。但同时欧美国家鼓励产业回归,重振制造业,以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加大引资政策的优惠力度。应该说,当前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大好时机。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多地区、多领域、多层次” 到海外投资兴业。

    一是积极寻求合作机会,通过并购、收购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借此提升民企的技术水平,建立自主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

    二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以此增强民企创新能力,提高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在确保投资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海外能源矿产等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培育海外农业生产基地,这样既可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紧张矛盾,又可为促进落后国家经济发展、减少全球贫困人口、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作贡献。

    四是充分利用海外劳动力资源,有梯度地进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行业的境外转移,形成全球生产、供应、销售链,带动国内制造业升级、优化和转型。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经营灵活, 决策程序简便,风险控制能力强,特别是私人经营的身份在境外投资更容易得到合作方的认同。但是,民营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实力相对较弱,“走出去”之路艰难险阻,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败的可能。

    从企业角度来讲,民营企业应更新经营理念,以国际视野,规划企业发展前景;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重视人才引进,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等。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营造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建立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境外投资环境、风险、法律法规以及海外投资条件等信息,协助民营企业建立海外合作伙伴、选择投资地区、了解投资背景和投资方向;放宽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门槛,在公共资源配置和制度政策上提供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扩大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等。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