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加快“走出去”步伐
2012-10-29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高级顾问 赵启正

    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由于金融危机后带来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正经历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阶段的过渡,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走出去”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加快实现“走出去”战略。通过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竞争的新的优势。“走出去”实施十年多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外经济合作深化的新亮点,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对外合作的新领域,“走出去”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部分缓解国内资源不足、市场饱和等矛盾。同时,境外企业的属地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也会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既能给自己,也能给对象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发展到今天,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企业在海外并购和投资,不止关系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形象,而且越来越多地与国家的利益和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我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与中国经济总量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相比,目前“走出去”的规模还太小。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仅仅是1.5%,可见今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潜力巨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发现一些企业也曾面临困境和遭受失败。全国政协外事委对此在中国的5个重要城市,对几十个企业做了调研,了解和研究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具有外资走进来的经验,也就是我们接受外资的经验,外资到了中国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的热烈欢迎,给予了许多优惠的政策,但是中国企业走到外国时,却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加之许多中国企业缺少在境外承担的社会责任,缺少和经济合作对象以外的社会各方面(如议会、工会、媒体、社区)沟通的习惯,也缺少公共外交的自觉和经验。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最近以来,公共外交的理念在国内外传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公共外交的责任,认识到公共外交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已经把公共外交纳入“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走出去”企业的公共外交是丰富多样的。这包括:一、与当地政府、议会、民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关系,规避政治风险,改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二、通过推行属地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促进共同发展,赢得当地民众的尊敬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三、融入当地社会,跨越文化障碍,减少文化理念冲突,实现良好经营。实践表明,公共外交开展得好的企业,其“走出去”就较为顺利,成功的概率就大,反之,企业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