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海外投资需要“恶补”
2012-11-28

 

  在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恶化、国内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并“抄底”海外的冲动渐浓。同时近期,国家多部委密集出台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文件,尤其是鼓励民营企业到海外发展,也表示出国家对于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的支持。不过中国“出海”成功几率有多大,海外投资真的是一条可以“淘金”海外的金光大道吗?

  一、中国海外投资,为何失败居多?

  中国舆论媒体对中国在海外投资普遍有报喜不报忧的特点,与那些成功的案例相比,中国海外投资的失败案例更容易让我们对海外投资的风险有全方面的了解:中投投资美国黑石和摩根士丹,两年时间内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平安投资富通集团,最惨淡的时候投资额缩水不到30%。上汽收购双龙汽车集团,5年赔20多亿,就是上汽最后的收获。

  为什么在中国风生水起的成功企业,在投资海外的时候频频摔跟头?中国海外投资研究院张耀寰博士说:

  一、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中国企业家在海外投资的目的现在很多还局限在是解决企业生产原料短缺问题上,基于这种目的,海外投资企业更多关注对当地资源获取方面的信息,而对当地的文化、法律、风土人情等细节问题则不够重视。例如,首都钢铁公司投资3.12亿美元到秘鲁开采铁矿,为国内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原料来源,但是, 由于缺乏处理劳资纠纷的经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济亏损严重,成为典型的缺乏经验的失败案例。

  二、把海外投资做成投机,没有对投资国、投资项目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证与考察,对投资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只是希望快进快出,投机赚钱,抱有这样想法的海外投资注定无法成功。例如,最近很多企业去美国各州抄底房地产,想指望从中大捞一把,结果被深度套牢,为别人做了贡献。

  三、现在很多有海外投资项目的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些国有企业好大喜功,不切实际,觉得背靠着国家这棵大树, 非大生意不做,要和世界五百强平起平坐,结果眼高手低,头重脚轻,一事无成。

  四、缺乏企业家人才,人员素质差,外语水平不高,缺乏对外贸易、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对于企业家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试想没有学习过任何海外投资的相关培训,不懂外语,没有国际贸易经验的企业领导层,如何能在海外商业谈判中取得先机并创造价值呢?

  五、有些国有企业官气十足,把很多国内不好的习气带到海外去,加之不懂国际竞争规则,信息缺乏,对当地文化、法律环境了解不够,使得海外投资与当地政府、民众之间产生许多矛盾与冲突。而民营企业家虽然没有“官气”,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态更胜,只是单纯的追求利润,而没有任何回馈当地的措施,使得海外投资积怨颇深,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也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海外投资企业家需要“恶补”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变成目前1/3成功、1/3失败、 1/3不赔不赚的尴尬局面。而海外投资又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那些已经“出海”或者正在准备“出海”的企业家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加强企业与自身学习,“恶补”一切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有助于提高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率的相关知识。从美、日、韩等国的经验看,最初的海外投资也面临类似失败的境况,而今天,美、日、韩等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成功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除去其政府对海外投资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外,海外咨询机构引导与服务也是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我们常说“海外投资,情报先行”。一些知名高校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国家的战略引导趋势,开始有针对性地设立学术指导、课程教学、咨询顾问等多环节机制。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届“海外投资机遇与风险高级研修班”,依托人民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校的视野与实力,邀请包括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海外投资研究领域的核心专家授课指导,致力于培养中国第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海外投资民族企业家。同时,参加研讨的还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务部、外交部,人民银行等8大部委的领导,以及首钢、中信等已经在海外具有成功投资经验的大型企业。针对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形式,重点地区、投资成败的经验,为每一个企业详细把脉,解决针对海外投资的方面的融资、信息、法律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为中国企业的成功“出海”保驾护航。

                                    (《国际经济合作研究》)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