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阿根廷经商参处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8日电,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码头上,经常可以看到大批堆放着的集装箱,上面写有“COSCO”(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的字样,数量占码头集装箱总数的一半以上。
中远阿根廷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阿根廷的中资企业,1995年9月在阿根廷注册成立运作至今。公司现有员工24人,其中董事长和财务经理为外派员工,其余22名员工都是在阿根廷本地招聘。
“阿根廷没有本土的远洋运输船队及公司,中远进入阿根廷之后为当地提供了最大的海运船队,为阿根廷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运输平台,可以说已经成为阿根廷海洋货运的生命线,”说起公司目前的市场地位董事长赵腾充满自豪。
赵腾说,中远阿根廷海运公司迅速成长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公司海外拓展,母国的经济优势是公司“走出去”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本土化经营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公司迅速成长的关键。
据介绍,中远阿根廷海运公司在当地招聘员工时,不仅遵照当地法律法规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为他们提供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福利保障,另外每年还以20%的比例给员工涨薪。
优厚的待遇使阿根廷航运业人才趋之若鹜,也提升了外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据赵腾介绍,中远进入阿根廷十几年来,基本上没有员工提出辞职。在阿根廷,几乎每周都有各行各业的员工进行罢工游行,这种情况在中远公司却从未发生过。
除公司雇佣当地员工外,17年来中远为阿根廷直接或间接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中远船队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在港口进出,因此公司需要大批工人负责装卸货物。中远船队抵达港口一次,需要大约500名工人。
中远在当地的投资不仅创造了就业,也为政府带来了大笔财政收入。赵腾说,中远公司每年向阿根廷政府缴纳的营业税超过500万美元,加上港口租用费和其他各项支出,每年阿根廷政府通过中远公司得到的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
“走出去”容易,“走进来”难,这是阿根廷中资企业管理者们最大的感触。中国企业“走出去”靠的是资金、胆略和眼光,而走进别国市场并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多要靠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公司形象和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公司进行更多“软实力投资”。
为拉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塑造年轻化的企业形象,中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动。例如,今年7月公司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院的师生进行了一次“中阿经贸关系”主题交流活动,引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中远的故事只是中国企业走进阿根廷的一个缩影。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阿根廷正在成为中国投资外溢效应的直接受益者。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最新统计,2011年中国对拉美投资总额为80亿美元,其中25.5亿美元投向阿根廷,占阿根廷吸引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强。投资的领域也在不断多元化,包括石油、化工、通信、交通、农业、基建和矿业。
阿中生产、工业和贸易商会主席埃内斯托·塔沃阿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国家大量撤回对外投资的背景下,中国投资逆势增加对阿根廷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来自中国的投资占到了阿根廷当年吸引外资总额的半数以上。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杨石翟认为,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方在阿投资项目日益增多,投资范围遍布阿根廷全国,这说明中资企业在阿根廷投资日趋活跃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阿根廷国家众议员埃里克·卡尔卡尼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对中资企业的印象可以用三个词语来形容:首先是“接近”,中国企业在阿根廷发展,让阿根廷人民可以更容易使用中国产品,更多地了解中国,拉近了两国关系;其次是“价格”,中国产品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阿根廷原有的价格稳定系统使阿根廷人民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最后是“产品”,中国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技术附加值不断提升,越来越得到阿根廷人民的认可和欢迎。
中阿经贸交流带动了政治文化交流,两国关系也在日益深化的合作中得到加强。卡尔卡尼奥说,中国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两国经济与工业合作,而且还能增加政治和文化交流。阿根廷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可以向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学习政治和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