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总体形势
2013-03-22

 

   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十一五”期间,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5.3%和33.5%,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成就

 

   据统计,201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新签合同额14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260多个。

 

    从完成营业额的地区分布情况看,亚洲510 . 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占49.3%;非洲361.2亿美元,同比增长0.8%,占34.9%;拉丁美洲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占7.7%;欧洲46亿美元,同比下降7.8%,占4.5%;大洋洲、北美洲分别占2.2%和1.4%,同比分别增长52%和60%。

 

 从新签合同额的国家(地区)分布情况看,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地区)是:印度、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古巴、沙特阿拉伯、中国香港、安哥拉、委内瑞拉、缅甸、尼日利亚,合同额总计559.6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39.3%。

 

    从新签合同额的行业分布看,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310.7亿美元,占21.8%;房屋建筑业277. 9亿美元,占19. 5%;交通运输建设业270.6亿美元,占19%;电子通讯业181亿美元,占12.7%。

 

    从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发展来看,在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我承包工程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如我企业每年获得的上亿美元规模项目合同多达200多个,涵盖包括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成套设备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域。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务人员多,施工地域广,易受地区安全形势和自然灾害影响,突发事件逐年增多。尤其是近一个时期,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一些国家经济状况和治安环境持续恶化,我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上升。近两年来,我在境外项目、人员遭多起绑架和袭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属地化经营欠缺,引起项目所在国不满。中资企业过多使用国内劳务,常常被认为挤占了当地人就业和当地企业发展空间,衍生出工作许可办理难、项目遇阻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部分亚非发展中国家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扶持本土企业、规范外企经营、保护本地就业机会和劳工权益,我企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大量依靠国内银行出口信贷特别是优惠性质贷款介入获得项目。受借款国负债能力和主权借款意愿下降的影响,此类项目的拓展空间未来将越来越小。外方出于降低负债水平等考虑,越来越多地要求承包商使用投资+EPC+运营管理的特许经营形式,而这恰是我企业较为生疏的领域。

 

    施工总承包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盈利难度加大。2011年1至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月度增幅明显放缓。究其原因,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抢夺市场力度加大是一个重要因素。近一个时期以来,韩国、土耳其、印度等国企业获得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在我传统亚非国家市场竞标力度持续加大;一些西方国家企业因国内经济不景气,也更加关注东欧、非洲市场等。

 

 我企业成本优势逐渐消减。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30%,国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显著下降。同时,近几年国内劳动力工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均大幅上涨,我企业正逐步失去成本优势。

 

 对外承包工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正面临以下一些新的形势:

 

    市场总量持续增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助推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各国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有效途径。据预测,全球建筑市场规模将以年均4 . 9%的速度增长,至2020年将达12.7万亿美元。

 

    非洲地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非洲经济近年来出现持续增长。非洲经济起飞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但目前非洲地区基础设施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因此,非洲的区域组织和国家纷纷提出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如2012年1月,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审议并通过《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PIDA),该规划投资总额预计3600亿美元。

 

 发达国家市场潜力显现。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备,但近年来逐渐进入基础设施大规模更新、维修和升级阶段。美欧多国均提出基础设施更新计划,但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的持续扩散使很多发达国家财政和私人投资者债务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困难,它们鼓励外国企业以PPP、BOT等形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国内市场持续收缩。自2009年以来,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一直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加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到期,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种因素,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相对低迷。在基建投资中壮大的国内承包工程企业产能过剩,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等成本支出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生存压力。调整经营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

 

 顺应趋势,加快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转型升级

 

 回顾过去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现有业务模式已充分发挥其优势,进入缓慢增长的平台阶段,加快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政府与企业可先从以下方面共同做起:

 

 逐步减少国内外派劳务。减少外派劳务可简化项目的劳资关系,减少劳资纠纷和境外安全隐患。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对项目所在国当地工人的培养力度;二是推动与世界主要劳务输出国(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签订劳务合作协议,鼓励企业雇用第三国劳动力。

 

 依托品牌优势,稳步拓展业务领域。中资企业可在驻在国成功实施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在当地形成的良好社会效应拓展业务领域:一是向承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拓展;二是利用熟悉当地环境和商机的优势,将业务拓展到工程建设领域以外的其他产业。

 

 逐步增加特许经营类项目比例。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均比较薄弱,尚不具备大规模进军BOT、PPP等特许经营领域的条件。因此,我企业应顺应形势,立足自身实际,试水投资额小、见效快的特许经营类项目,待积累一定的资金和项目运作经验后,再向投资规模大、专业性强的高端特许经营领域扩展。

 

 通过并购和重组实现多元化经营。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必须具备在各主要承包工程领域提供先进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管理-维护等一条龙服务的能力。我企业可通过优化重组或并购国内外具有专业优势的公司,实现自身能力和规模的迅速提升,特别是通过并购,直接进入国际工程服务领域的高端市场。

 

 优化评价机制和产权结构,激发企业活力。国有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发挥企业活力是业务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基础。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打破束缚企业海外投资的桎梏,鼓励企业进入特许经营和并购投资等项目周期较长的领域。

 

 加大高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走出去”企业面临很大的高级人才缺口,未来亟需培养懂技术、懂法律、懂项目的高层次的项目经理人。为此,政府、院校、企业可多方合作培养人才,并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交流和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能。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承包工程与工程技术标准紧密相关,我国企业“走出去”最先遇到的问题通常就是外方业主对中国工程技术标准不了解,只认可欧美标准,因此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可为我企业扫除障碍。从政府层面发布行业外文标准,推动外方承认采纳,能够大幅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也大大有利于带动我国技术、设备材料出口。

 

 大力开展基础设施规划合作。从政府层面为企业间合作搭建平台,既能帮助部分发展中国家解决缺乏长远规划,基础设施使用效益差的问题,又为我企业和标准进入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操作中,可将双边基础设施合作规划与企业的设计咨询及推广使用“中国标准”有机结合,帮助企业以规划和设计先行的方式获取项目,从根本上改变过多靠EPC项目竞标的现状。

(中国经贸)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