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 打造国家级合作区新模式
2014-01-20


 

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胡锦涛主席郑重承诺,三年内中国在非洲国家建设3-5个对外经贸合作区。为了更好地完成苏伊士合作项目建设,履行中国政府帮助埃及建设经济区的承诺,天津泰达控股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参加了2007年8月商务部组织的第二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招标活动,获得商务部批准,组建了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随即启动了合作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建设,中非泰达公司共投资7000万美元,高品质完成了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建设,建成了中小企业工业园、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等生产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合作区共有入驻企业33家,提供就业1227个,协议投资额近5.24亿美元,占埃及全部吸引中方投资的近70%,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初步形成。园区配套机构和配套服务日臻完善,吸引了多家配套服务机构并建设了多项生活娱乐服务设施。合作区的“投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集群式”发展模式已具雏形。
   合作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注重文化工作的建设和树立境外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也促使合作区能够良性快速发展,成为中埃、中非合作的典范。
二、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经验
(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中非泰达公司的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在海外为其他的企业搭建一个投资平台。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帮助其他企业发展,这样,合作区才能够生存。而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助人,这与我公司的业务特点、经营理念是相吻合的,而“助人”的观念在伊斯兰教中也是最为核心的,也非常契合埃及人的宗教信仰。
  公司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手册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总结了公司独具特色的方法论。中观层面结合公司的具体战略和业务,总结了自身的企业文化核心。微观层面则通过具体的行为准则和企业军规具体指导员工的行为。
  通过企业文化的树立和在中埃方员工之间的不断培训和贯输,大家统一了思想,步调一致,团队的凝聚力不断提升。
 (二)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展示。
  合作区无论是在园区规划设计中,还是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都十分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设立了兵马俑铜像,中国特色风情突出。合作区Swiss Inn酒店在定位清晰的情况下,努力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目前,Swiss Inn酒店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餐厅、按摩室,外部景观使用中国的大红灯笼、木式桥梁等作为装饰,使顾客可以直观体验中国文化。酒店还聘用了专业中餐厨师,不定期举行中国的茶艺、武术、中国传统手工等表演,同时利用与大使馆文化中心合作“中国之家”项目,推出丰富的具有中国元素的营销活动,包括介绍中国的图书、杂志,举行周末中国电影系列展映,举办特色中国美食节活动等。
 与此同时,合作区一直将推广中华文化作为自身的一项使命,2010年,公司与孔子学院合作成立了联合培训中心,开展面向园区内埃及员工的汉语培训和文化交流,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简单运用汉语的人员,与使馆文化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文化在埃及的推广和传播。此外,合作区还设立图书馆,图书馆中收集了许多中国、埃及名著和优秀书籍,方便公司员工阅读,促进中埃文化相互学习。
  (三)举办各类活动进行文化交流。
   公司经常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增加中埃方员工的沟通,促进了相互交流,活跃了公司气氛,加强了中埃方员工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公司每年都会举行“员工家庭日”活动,邀请埃及员工和其家属了解公司的发展成就,共同组织活动,增加感情;每年的宰牲节,和员工一同宰牛宰羊共祝节日,融入伊斯兰文化;在埃方员工生日的时候,公司领导也会为该员工举办小型生日庆祝会;平时公司还经常举办各类小型娱乐活动和竞技比赛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互动。
   除了定期的活动之后,公司还不定期组织大型的主题活动。2010年3月,公司举办了“播种节”活动。每位员工在园区内播撒了象征扎根埃及的种子,象征整个园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种子,象征中埃友谊和合作的种子,这些种子已在合作区生根发芽结果。今年中秋节,合作区举办了中埃话剧表演活动,埃方员工演绎了梁祝、嫦娥奔月等中国经典故事,让埃方员工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埃方员工也频频邀请泰达中方员工到自己家里做客,参加其家人的婚礼,深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在不断的交往中,中埃文化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交流。
  (四)参与公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为埃及带来诸多经济效益。合作区吸引了一批具有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中国企业奔赴埃及投资发展,在填补当地产业空白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的工业体系发展。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合作区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埃及提供几万个就业岗位,大量产品出口为当地创汇,扩大了政府税收,带动周边商业和服务业的同步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先进技术和高端管理型人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作区专注于循环经济研究,力求通过一套良好的循环经济模式,解决合作区乃至埃及当地的资源利用问题。合作区积极发展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经济,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当地环境。
  与此同时,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埃及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回馈当地社会作为中资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合作区成立伊始,便参与到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中,为当地捐助兴建清真寺、资助当地学校设施购置、补充助学基金、赞助孤儿福利院;公司还赞助了“第二届埃中大学生风采之星才艺大赛”在开罗埃及科技大学的成功举办。
  各种公益活动的参与使合作区发展不仅得到了两国政府层面的一致认同,同时,也获得了当地人民的广泛认知。
  (五)培养埃及员工,提升埃及员工素质、能力。
   中非泰达、埃及泰达十分重视属地化管理,积极培养公司内部的埃及人才。2012年、2013年,合作区连续两年选择优秀的埃方后备干部来华进行培训。来华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埃方后备干部通过培训吸收中国文化精髓和合作区的经营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传播给埃及新一届政府和合作区埃及员工,帮助公司更好地实现属地化管理。培训以中国的发展和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历史讲解为开端,从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经营理念、发展历程,到经营公司的管理知识,全方面向埃方后备干部进行讲解,同时组织各种参观活动,让其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变化。2012年,埃方后备干部来华培训获得了巨大成功,活动的积极成果和意义得到了天津市政府任学锋副市长和中非泰达股东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
  除了培训以外,公司还开展轮岗计划,今年有一位埃及员工到中国进行了短期工作,不仅自身对中国和开发区的发展有了切身的感受,也将埃及人的一些文化理念介绍给中国的同事,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
  (六)合作区对于风险的规避和控制。
   埃及自2011年1·25革命以来,政局和社会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为合作区的公共安全带来挑战。合作区建立了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设立了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并实行制度化管理,对合作区各类突发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园区内随时作好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设置园区外保护屏障,对紧急撤离路线的踏勘、通讯设施的保障、粮食物资及车辆进行提前充分准备。合作区还聘请多名保安,加强合作区安全保卫工作,与合作区关系良好的当地土著——贝都因人也加入到了保护合作区安全的工作中,24小时在园区外进行巡逻,保护合作区安全。
  在埃及的历次动乱中,中埃方员工均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心。发生动乱后,中方员工都没有撤离,选择留守在合作区,保护合作区财产。埃方员工也都积极请缨,为保证园区安全,园区服务公司物业部经理Ahmed Moustfa自愿留守在合作区,帮助中方工作人员进行协调、处理突发事件;行政部的信息化专员Nagdy利用自身空手道黑带1段的特长,在业余时间教授埃及保安空手道等防身手段;在外界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埃方员工Asam主动帮助合作区内中方员工采购并运送生活必需品。借助于这些埃及员工的帮助,也确保了合作区自埃及革命以来未出现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未来计划
    在未来的发展中,合作区将继续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建设活动,用文化熏陶员工、感染员工,塑造员工,使其成为公司发展和合作区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一)合作区未来将依托区域的发展和扩张,有计划性地、长期性地、连贯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交强中埃方员工相互交流。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向埃及和埃方员工进行介绍、宣传,通过合作区的布置、装饰和各类文化活动,在埃及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髓,维护和树立中资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尊重他国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挖掘其他民旅信仰和宗教精神中的精髓与中国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和。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