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层面看,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增加国民总收入,从企业微观层面,企业应该更关心对外投资的综合效应。当前,国家在税收政策、会计准则、贷款政策上应该对企业加大支持
为便利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走出去”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有步骤地去试探性地利用香港作为对外投资的窗口,做了一些小规模的试验,2012年之后,政府把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施政点之一。
在中国GDP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我们要以自己的资本去创造别的国家的GDP,对于我们国家除了消化外汇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世界银行和IMF统计,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就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的GDP与GNI(国民总收入)是基本持平。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的海外收入对GNI的贡献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的海外收入对GNI的贡献低于10%,印度大概是8%到9%。在劳动力的流动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国际的分工就体现在资本,尤其是实体资本的流动,也就是对外投资是获得GNI的关键。
对于对外投资,关于经济学上的意义,特别是微观层面的意义,过去讨论得比较少。第一,对外投资一定要考虑资本收益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外投资的资本收益率与境内同样资本所获得的利益率进行汇率调整、风险调整之后是高于境内还是低于境内,这是企业第一考虑的问题。
第二,对外投资给境内投资母体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要综合考量,包括公司的市场开拓、供应链管理、品牌和技术、转移定价等是企业考量的环节。对于一个企业对外投资不仅要考虑资本收益率,还要考虑这些综合效益,一般都有一个值。对外投资不能为了走出去,一股脑往外走,甚至争抢同一个项目。
当然走出去也有很多不同的风险,我们经常观察到这些风险,甚至有些失控。其实,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无所不在、金融保护主义也常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过去都会有各种方式限制海外投资。因此走出去战略需要一些国家政策的保障:第一需要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第二,需要比较便宜的贷款和灵活的条款。第三税收政策要有所倾斜,我们的税收政策似乎不是太有利我们走出去,还有会计政策,尤其我们需要国际水平优质的投资咨询分析顾问服务,来为国有企业和民企对外投资提供相关的服务。
“走出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追求国际收入增长的必由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有序安排,一些优势产业对外投资不但要当制造商,而且要当业主。
(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