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全方位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地位
2014-07-2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  胡江云


  从全球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特别是对危机中心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增加,2011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全球贡献率超过1/3;从区域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带来溢出效应等;从中国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成长、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增加投资规模,迫切希望吸收更多外国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复苏与增长。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全球投资的组成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有利于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

  2007—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持续增长,相反,2008年、2009年、2012年全球流量分别下降11.7%、42.7%、17.1%。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比上年增加1075.7亿美元,对全球贡献率超过1/3。

  (二)中国对危机中心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大幅增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美国、欧盟等危机中心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明显增加。2008—2012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从4.6亿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每年增长速度超过35%。2012年,美国成为继中国香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

  2008—2012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从4.7亿美元增加到61.2亿美元。其中,200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增长5.4倍;2010年增长101%;2011年增长26.8%。

  2008—2012年,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从0.6亿美元增加到2.1亿美元。除2011年外,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每年增长速度都超过4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从区域经济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结构调整,特别是东盟国家。

  (一)中国加大了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

  2008—2012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分别达到24.8亿、27亿、44.1亿、59.1亿、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6.6%、8.6%、63.2%、3.3%;同一期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分别达到64.9亿、95.7亿、143.5亿、214.6亿、28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1%、47.5%、49.9%、49.6%、31.6%。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东盟的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流量结构,将2012年与2008年进行对比,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重下调29.6个百分点,从首位降到第2位;制造业比重增加6.7个百分点,从第4位上升到第3位。

  根据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存量结构,将2012年年末与2008年年末对比,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和跨国公司成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一批中国跨国公司快速成长起来。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2007—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65.1亿美元增加到878亿美元,占世界份额从1.2%增加到6.3%,增加了5.2个百分点,中国成为全球第3大对外投资经济体;同一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1179.1亿美元增加到5319.4亿美元,2012年占世界比重达到2.3%。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快速成长

  短短的十几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就了一大批企业,数十家乃至数百家跨国公司成长起来,并且进入世界前列,特别是一些非国有的跨国公司快速成长。

根据Fortune公布的资料,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内地分别有45家、59家、70家跨国公司进入世界前500强名单。其中,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分别排在全球第5位、第6位、第7位,营业收入分别为3752.1亿美元、3523.4亿美元、2591.4亿美元,3家企业持续3年进入世界前10位;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排名从2010年的第397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52位和2012年的第351位,营业收入分别为218.2亿美元、273.6亿美元、315.4亿美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2011年的第688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475位,2012年营业收入达到233.6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相关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巨大的背景下,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从年末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产业分布结构来看,2008—2012年,主要的产业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采矿业和农林牧副渔业。其中,制造业占比从31.3%调整到25.7%,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从19.7%增加到2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3,占比从14.5%变化到12.9%;建筑业位居第4,占比从6.8%变化为6.9%;采矿业位居第5,占比从6.2%调整到6%;农林牧副渔业位居第6,占比从4.8%变化为4.6%。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结构和存量结构来看,将2012年与2008年对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都进入前4位,第5位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被制造业替代。无论是流量结构还是存量结构,制造业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流量结构比重、存量结构比重分别增加6.7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

  2012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与国内产业结构一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相关产业,有利于调整和改善中国经济结构。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上表显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出现逆差,也就是我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缓解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产生了溢出效应

  与其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一样,中国境外企业对东道国带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包括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缴纳各种税金、提高生活水平、学习先进技术等。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设立了更多的境外企业

  2008—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超过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设立企业从1.2万家增加到2.2万家。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

  2008—2012年,年末中国境外企业雇佣外方员工分别达到45.5万人、43.8万人、78.4万人、88.8万人、70.9万人,占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达到44.3%、45.2%、71.1%、72.8%、47.5%。2011年年末、2012年年末,中国境外企业雇用发达国家员工分别达到10万人、8.9万人。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地税收贡献明显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超过220亿美元;2012年年末,各种税金总额达221.6亿美元。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其他溢出效应

  跨境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并购还是绿地投资方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都给东道国当地带来了溢出效应,特别是管理经验、技术溢出和生活水平提高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些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对全球、区域、东道国和中国带来积极的效应。尽管如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些问题,这里不包括中国境外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一)中国境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够

  中国大多数境外企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但是,少数企业没有遵守国际惯例,雇佣当地员工的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达不到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标准;一些中国境外企业投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带来了环境与生态问题,排放的污染物不符合当地标准和国际标准,给当地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酿成环境污染事故。

  (二)中国境外企业缺乏危机处理能力

  部分中国境外企业不适应当地的文化、法律、宗教、社会等,与当地的社区、居民生活、工会、非政府组织不和谐;少数中国境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没有遵守国际惯例和商业合规,对当地行政首脑进行贿赂,引发社会事件。

  中国境外企业不善于与当地媒体打交道,对自身的宣传不够,或者缺乏说服力和宣传技巧,与东道国非政府组织、工会、党派等交流和合作不充分,危机处理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中国境外企业遭受非政府组织的指责和中方员工遭受绑架时尤为凸显。

  全方位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地位

  如果对外贸易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那么对外直接投资反映了一国的综合国力。2012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居全球第13位,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日本的50.4%。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超过2007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水平,存量超越2009年年末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水平。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与少数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将很快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国民生产总值也将超越国内生产总值。

  因此,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地位十分迫切,对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意义重大。

  (一)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活动

  世界贸易组织(WTO)主要是规范国际间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的规则主要是金融领域。经合组织虽然努力达成多边投资协议(MAI),但最终搁浅,世界还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国际投资规则。尽管如此,世界已经达成了数以千计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国尽力与世界各国达成统一的投资概念,积极参与美国、欧盟等的投资协定谈判,进一步推动多边投资协议活动,签署高水平的投资协定,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话语权和战略地位。

  (二)规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秩序

  中国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对外投资合作。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防止中国境外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引导企业合理投资,规范和保障对外投资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三)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服务体系

  中国境外企业应当充分掌握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以及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提供的包括风险预警在内的相关服务。例如,商务部发布和更新了160多个国家(地区)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国家开发银行评估了东道国的投资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等等。

  中国企业应当尽可能做好尽职调查,充分掌握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情况,将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中国企业采取合理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合适领域,规避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除了加强与中国驻外使领馆等机构联系外,中国境外企业聘请当地资信好、质量高的市场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评估机构等),对相关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中国境外企业尽可能与当地的社区、工会、党派、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充分交流和沟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媒体宣传和提升投资形象,有利于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