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投资要防过河拆桥
2014-11-03

   8月13日,英国路透社援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声明称,中石油否认违反乍得石油产业的环保法规,呼吁乍得政府撤销向巴黎仲裁法庭提交的要求索赔12亿美元的申请。
  在这次事件中,中石油和乍得政府各执一词。乍得石油部长杰拉塞姆·勒贝马杰尔表示,中石油没有清理泄漏原油的设备,甚至为削减成本故意泄漏。但乍得政府方面认为此次纠纷纯属商业纠纷,不会影响乍得和中国间的关系。然而,此次事件能否妥善解决必然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国际石油公司开始在乍得进行石油勘探并陆续发现油田。但直到2003年乍得才开始生产原油,同年12月,中石油购买了在加拿大注册的克莱夫登(Cliveden)石油有限公司25%股份,间接拥有了乍得H区块12.5%的股份。
  在乍得,开发石油并非一件易事。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在经过40多年的勘探后,从来没有发现工业油流,并放弃了这一区块。中国石油乍得项目团队在3年的时间里琢磨透了2万公里的二维地震勘探和十几口井。在分析前人40年间做的分析化验资料之后,共发现可采储量达6亿桶。2011年4月,位于乍得西南部的由中国投资的罗尼尔油田正式投产,一座现代化的百万吨油气处理装置崛起于非洲大地。
  然而,由于乍得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国内的政治环境不稳定,中石油在乍得地区的投资面临着多重的制约因素。首先是乍得周边国家动荡、恐怖组织泛滥。2013年以来利比亚持续动荡,利比亚与乍得边境被公认为是撒哈拉地区武器集散地;加上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冲突不断,大量难民涌入乍得境内;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在乍得湖地区活动频繁。这一系列因素都威胁着乍得地区中资企业的安全。
  同时,乍得政府治理水平落后,营商环境堪忧。此外,乍得地区基础设施差,运输困难。乍得深处非洲内陆,交通不便,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底子薄弱,建设效果并不明显。
  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持续进入,使得中石油在乍得地区的竞争压力变得更大。从2013年开始乍得政府陆续将乍得湖附近、乍苏边境、乍得和中非边境部分区块的勘探开发权出售给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的公司。由于西方企业对于环保的要求比较高,执行力度也比较好,所以中资企业略有疏漏很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
  中石油遭索赔12亿美元的这一案例,更应该让我们认真反思海外投资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方面,应该在进入初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谨防过河拆桥现象的出现。中石油在进入乍得采油的时候,由于之前的西方石油公司勘探结果显示该地石油资源有限,因此中石油进入初期的成本较低,但随着中石油的持续勘探,并且成功投产,引发了投资地东道国的利益再评估。导致他们企图重新要价,或者设置重重障碍,以图获取更多的利润。
  另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能源直接投资时,需要高度重视环保与劳工方面的问题。石油行业属于高度敏感的战略性行业,因此,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在所难免,加上西方一些国家势力的背后操纵,都会影响到投资的安全。这次中石油在乍得面临的困境除了乍得政府的问题之外,也与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幕后操纵密切相关。
目前,就这一事件来看,仅是一个单一事件还不至于引发连锁的反应。虽则如此,中石油项目要在乍得取得新的进展,除了外交部门的积极努力之外,中石油本身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环境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国际在线)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