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
创新海关监管服务 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
——访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
4月21日上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优化海关监管服务、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方面的内容广受关注。4月22日天津海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先行推出18项海关监管服务创新制度措施。本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专访了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
李佩林表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包括了天津港保税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及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等4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促进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海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告诉记者,去年底,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后,该关就开始着手研究相应的海关管理制度创新措施。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确定了天津海关支持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打造一个高地,即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新高地;构建两个体系,即构建新型保税监管体系和通关管理体系;实现三个目标,即支持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现优势叠加、口岸辐射、贸易便利的目标;在实现途径上,提出了“天津复制”、“天津制造”、“天津创造”的制度创新路径。这次首批推出的18项制度措施中,包括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贸易便利化、支持新型业态发展和培育法治环境等多个海关业务领域。
李佩林认为,天津海关支持促进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制度创新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的工作,该关注重做好顶层设计,使海关制度创新相互配套衔接,成为助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谈到今后的监管服务创新时,李佩林表示,这次推出的18项制度措施,是海关制度创新的开始,今后天津海关还将不断推出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支持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紧抓新机遇 打造创新制度升级版
——访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兰影
自天津自贸试验区申请设立以来,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度重视,始终把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作为头等大事,自贸试验区挂牌当天,检验检疫服务自贸试验区的12项创新制度也同时启动。为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兰影。
兰影说,在质检总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立足天津口岸实际,紧扣自贸试验区建设脉搏,着力开展了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研究。面对着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全力打造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升级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12项创新制度中,既包括促进质量安全共治水平提升的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也包括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制度,既有缩短物流时间的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降低企业成本的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也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检验检疫分线监管制度。
据兰影介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有包括保税展示/租赁、跨境电子商务、海运快件等在内的36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正在研究讨论、履行程序,待成熟后将陆续推出。这48项创新制度,是天津检验检疫在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探索实践基础上,着眼天津自贸试验区特点进行的新研究、新探索,是天津检验检疫创新制度的最新升级版,重点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疫情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支持新兴业态发展、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7个方面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释放更多改革创新红利。
权力清单让自贸试验区的事自己办
——访市审批办主任李连庆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发挥滨海新区改革创新优势,围绕服务便利化,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试验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市审批办主任李连庆表示。
“我们将最大限度授权给自贸试验区,依法下放管理权限,公布权力‘清单’,将22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21项行政服务事项授权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涵盖了经济管理、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事项,多于滨海新区及各区县,并单独向自贸试验区下放了5项市级事项,实现自贸试验区的事自贸试验区办,不需要拿到市里审批。”李连庆说。
李连庆说,自贸试验区实施的241项事项,除市级垂直管理部门承担的61项事项外,其余180项事项,全部授权给三个片区管委会统一行使,启用自贸试验区审批专用章实施审批,实现“一颗印章”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三个片区都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所有事项都在大厅集中办、现场批。“我们将按照‘单一窗口’办事规则,实行‘一口受理’,统一接件、统一出证,审批过程内部流转,做到受理人员不审批,审批人员不受理。”
李连庆说,自贸试验区所有行政许可事项,都可以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申报、审核、审批。申请人只需在网上填写“一张申请表、一份承诺书”,就能完成申报,并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办理结果即时向申请人反馈,实现远程高效办理。
“在办理时将采取‘一窗接件、统一录入、高效办理、统一发证’方式,使新设立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证一章’,继续保持全国最快。”李连庆说,我们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外资企业设立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资企业备案与企业设立合并受理。
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围绕五方面展开
——访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杜强
天津自贸试验区启航后,金融业如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业务模式创新备受关注。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杜强告诉记者,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核心是支持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或其他风险可控的方式,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二是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目前已有30家金融机构入驻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围绕进一步扩大机构开放,持续推进业务开放”;三是提升租赁业发展水平,“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级租赁业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政策运行环境”。天津的融资租赁业务一直全国领先,被寄予厚望。杜强说,重点做好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标准,审批设立内资试点融资租赁机构,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主营业务相关的保理业务等。设立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支持租赁机构在符合相关规定前提下,设立项目公司经营大型成套设备并开展境内外租赁业务。
杜强告诉记者,四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这是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将高度关注、注重防范自贸试验区运行中的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第五个方面是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积极探索京津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开展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
进一步创新天津特色的金融改革政策与措施
——访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刘通午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启航,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我们将结合天津实际,积极争取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进一步创新天津特色的金融改革政策及措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刘通午如是说。他表示将主要在四个方面争取实现新突破,即跨境人民币政策创新、外汇管理政策创新、金融租赁政策创新,以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大使命之一,就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此,刘通午副行长透露,在争取人民银行总行同意后,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支持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与合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二是支持北京、河北地区银行机构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内主体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三是支持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形式投资于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的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金。“这些政策内容目前正在报审过程中,待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后,我们将抓紧研究落实。”
对大家最为关注的天津自贸试验区账户体系情况,刘通午副行长说,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账户体系主要由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外汇账户组成。区内主体可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通过这三类账户,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多项跨境人民币结算、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等创新业务,这将进一步提升区内主体投融资和贸易便利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三大类账户共同构成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账户体系,依托于它们,天津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该放的放开 该管的管住 该扶的扶好
——访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李荣强
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谈到在自贸试验区实现职能转变,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李荣强表示:“市市场监管委按照本市自贸试验区建设目标,在研究支持政策时,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改革试验核心,坚持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监管的统一。”
“在放开市场主体准入方面,我们刚刚制定了《关于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登记管理的规定》,共18条措施。”李荣强说,“主要内容包括推行许可经营项目筹建登记、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实行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备案制、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四项创新措施。”
市市场监管委营造宽松平等便利化的市场准入环境,使自贸试验区对大众创业形成吸附力。据介绍,截至4月20日,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市场主体达26224户,3月1日之前,坐落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市场主体总计24798户,短短50天新设立市场主体1426户,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态势强劲。
“这种态势需要精心呵护,倒逼监管创新。”李荣强说,“我们着力推进监管高效化、便捷化。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强监管是第一责任,按照这样的理念,我们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思路是‘一个深化、两个扩大、最终形成一个格局’。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扩大信用信息公示内容的范围和信息的共享范围,通过全社会共享,实现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共治的格局。”
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访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
国家设立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要求就是要打造一个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天津要抓住这一机遇,提升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开放当中,港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认为自贸试验区的港口就是天津的港口,它是北方的港口,也是京津冀新的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平台。”佟家栋说,“在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当中,还要推出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海关监管、商品检疫检验。同时,要借助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在京津冀的产业发展上实行整体布局,能够形成区域一体的产业升级改造道路。此外,还要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自贸试验区也是金融体系上改革创新的试验平台。最后,要构筑服务区域经济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从而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上有更高的起点,更多的创新内容。”
佟家栋坦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标志,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经济特区相比,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更加强调构建开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他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特区时给的是超国民待遇,有更多优惠、更多政策洼地,以便吸引企业到这里来。我们现在是要在国民待遇的基础上提高市场化的水平,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更多在国民待遇前提下的服务便利,不过,现在做这个事情比过去难度更大,更有系统性,更强调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