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国务院会议多次大力强调装备制造走出国门。推进国际合作,不仅可以积极推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且能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提高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推动装备出口
国务院会议明确指出,“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首先要以优质做保证,只有把好质量关,才能使“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据一份由一家国家级智库发布的调查报告《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数据显示,在阻碍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因素是质量不过关,占到62%。其次是假冒伪劣产品太多,占到60%。该报告指出,产品质量是阻碍海外受访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指出:“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要做两件事,一是要持续不断地把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走下去,不断打造产品的可靠性,性能、质量的稳定性、舒适性,以及品牌的美誉度;二是要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迎头赶上。”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指出,中国企业要有品牌意识,应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品牌的建立等方面,不断提升国内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的竞争力。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可以迈得更稳、更扎实。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通信设备、装备制造领域存在发展短板,改善需求迫切,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相关项目合作,带动装备“出海”,获得国际好评。
国务院会议要求,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以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为主体,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装备等出口,促进相关国家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
推进高端化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专家指出,中国装备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还有更广阔的开拓空间。我国部分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需要发展更为先进的制造业。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顶住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也是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业内人士指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出海”,能在提高中国制造形象的同时,将一部分有效产能转移出去,可以解决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高端工程装备产业“走出去”存在几个特点:工程装备产品出口稳步提升,产品结构由中低端趋向中高端,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产品系列、成套设备出口比例在上升。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迅速增长。从近年的海外并购项目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良好,发展迅速。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带动了高端装备的升级换代。以工程项目做依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承包劳务合资项目、投资兴建项目,不仅展示了我国工程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而且造就了一流的装备制造企业,树立了中国品牌,工期短、投资少。
向松祚认为,目前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已具有稳固的基础,现在需要协同效应,努力使全行业的产业链“走出去”,而非单个企业。
为减少装备走出去过程中,由于前期调研不足和后期维护不够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国务院会议要求,要构建上下游协同的产能合作链条,注重技术交流,做好后期维护服务,做到装备走出去与配套服务共推进,产能合作和技术升级双丰收。
注意规避风险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对接国际产能加强合作,离不开资金支持和政府层面的制度保障。
国务院会议指出,要将装备走出去与融资手段紧密结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
向松祚表示,在促进高端制造“走出去”方面,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可以发挥多个方面的作用。
他提出,可以成立更多的主权财富基金,大胆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投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在“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也可投资至拉美或非洲,甚至是发达国家。成立主权财富基金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参与债券市场、项目融资或者与商业银行进行配合等。此外,还可增加对“一带一路”私募股权的投资,外汇储备的投资可与私人资本相结合,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以提升主权基金或者外汇储备对项目的影响力,同时增加收益。
“我国装备制造很强,但企业走出去总是避免不了‘内斗’,自己的几家公司恶性竞争、低价竞争,导致海外对中国产品出现信任问题,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
中国装备走出去,还要防止一哄而起、恶性竞争,防范多种风险。
国务院会议明确,要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注重风险防控,促进企业有序竞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服务。为装备和产能“出海”送去劲风。
(中国石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