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采访到时任中国水电十三局安哥拉经理部党总支书记的李有兵。他2007年被调至安哥拉项目工作,这一干就是七个年头,成为水电十三局安哥拉市场名符其实的“元老”之一。采访期间,李有兵给我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安哥拉的真实故事,有自己的,有别人的,有感人的,也有惊险的。一个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水电十三局安哥拉市场开拓过程的艰难和公司职工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我们从故事中一起走进遥远的安哥拉,体会那里的“战友”们真实的一线生活。
原野篝火
2007年9月,鲁娜机场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地处内陆,从国内购买的设备到达港口以后还必须要经过陆路运输。项目所在地距离港口同时也是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1200多公里,设备的转运成为项目部成立之初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李有兵带领项目上十几个刚毕业不久的小伙子承担起了这一重要任务。
那个时候,刚刚结束战乱没几年的安哥拉,公共基础设施几乎被破坏殆尽,从鲁娜机场至罗安达的唯一一条道路已然破败不堪。李有兵举了一个例子来形容当时的路况。项目职工乘车到罗安达办事,途中将眼镜放在了方向盘前方,一路颠簸,下车的时候竟然发现眼镜片已经颠碎,路况之差由此可见一斑。鉴于这种实际情况,从运输的安全考虑,车辆不得不放慢行进速度。对困难考虑不足,加上路途遥远,车队备用的饮用水喝完了,无奈之下,饮用水和做饭用水大家都只能到沿途的河边取。到后来,准备的食物也不多了,沿途又没有地方补给,大家就利用车队休息间歇,下河摸鱼充饥。沿途人烟稀少,大部分的夜晚,大家只能在车里挤挤睡,实在挤不下的,就和衣睡在野外。
让李有兵意外的是,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因为有一帮年轻的小伙子,旅途也并不显枯燥。夜晚,大家自发燃起了篝火,围火而歌,歌声穿越非洲寂寥的原野,传向远方,“火光中映照出的年轻人欢快的笑脸,和他们那种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感动。”李有兵说。
就这样,车队风餐露宿,历时7天,行程1200公里,人员、设备安全抵达目的地。
险象环生
战争留给安哥拉的,除了满目疮痍,更多的是埋在地下数不尽的地雷。这也形成了战后重建的安哥拉工程项目实施的一个显著特点:每个项目进场前都要首先聘请当地的排雷公司排雷,但谁也不敢保证排雷工作的成效,不能保证隐患的全部消除。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职工的心里压力可想而知。
鲁埃纳至卢库塞134公路项目员工钟福兴就经历过一次与爆炸物的亲密接触。
项目所在地,场地平整工作的一项内容是分层回填一处大坑。钟福兴带领一班当地雇员负责此项工作。就在钟福兴的队伍利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回填土的压实工作期间,工人从土堆中发现一根“电线”,因为之前排雷公司已经清理过场地,就并未特别在意,顺手将其扔到了路边。当日恰巧有排雷公司工作人员经过,发现了这根“电线”,职业习惯,让他们警觉起来,马上通知附近所有工作人员远离周围区域,重新安排排雷人员进行排查,果然在捡拾“电线”旁边的土堆中发现一个战时留下的炸药包,而钟福兴等人所捡到的正是炸药包的导火索。
万幸!有惊无险!
事后,项目部紧急联合当地的排雷公司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大家鉴别爆炸物危险源的常识及简单的规避方法等。“在外施工就是这样,你不知道哪天会遇到什么意外情况,要处处小心,时刻警觉,思想压力还是很大的,即使这种情况只是个例外。”李有兵说。
“土八路”
“土八路、土八路……”一群孩子操着地道的汉语,边跳边闹地奔向远远开过来的正在对路面进行洒水养护的41号水车。开车的是项目上的资深驾驶员师傅李子云。李子云满脸幸福地停下车,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与孩子们打着招呼,并不时给孩子们分发糖果、零食。作为一名驾驶员,李子云驾驶技术娴熟,为人朴素,生活节俭,与人为善,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却一直称呼他“土八路”。
安哥拉134公路项目实施期间,李子云驾驶41号水车负责路面的养护。每次从营地出发前,他都会往口袋里揣点特意买的糖果之类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工作间歇,见到当地的孩子,就逗他们玩一会,送他们糖果零食吃。时间久了,公路沿线的二十多个村庄的孩子们,都认识了他,也认识了他的41号水车,甚至知道了他的外号。“土八路”就这样在沿线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传开。自此,41号水车、“土八路”和欢呼雀跃的孩童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项目职工与沿线村民真挚友谊的生动诠释。
在倾听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它们真实地还原了在安哥拉工作的水电人的面貌。
谈到这些年的变化,李有兵说,他最大的感触是项目所在地正变得越来越美丽,城市的崛起,交通的改善,民生工程的兴建,使得每个项目的所在地正变得越来越有生机与活力。言语间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