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GDP增速跌入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跌至6.9%,适逢全球市场动荡加剧。可是,2015年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逆市猛增13.3%,创下1,395.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16年全年有望持续10%以上的高速增长。安永和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日前发布的关于中国海外投资2015年回顾和2016年展望的各项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低迷中,中国的对外投资不但一枝独秀,而且在未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这预示着中国不断壮大的对外投资在未来有望成为驱动本国经济增长、加速全球化的新动力。
2015回顾:低迷经济中的一枝独秀
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7.4%,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却高达16.9%。中国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海外投资相对的低成本使更多中国企业积极通过海外并购寻求增长动力。2015年,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和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推动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乏力的阴霾下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346宗,较上一年增长41%,交易金额达到551亿美元,继续创历史新高。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突破万亿美元,成为国际投资市场重要的生力军。
投资者各显神通
2015年三大类投资者在海外并购交易活动中均表现活跃,大型民营企业和财务投资者海外并购交易仍由少数几个海外并购经验丰富的买方主导,在他们交易金额较小的情况下,2015年民营企业和财务投资者交易金额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规模级水平。其中,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继续领跑,较上一年增长46%,是同年国有企业交易数量的2.5倍;随着“一带一路”和国企“走出去”战略逐步落实,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持续上升,2015年国有企业交易金额比2014年同期增长51%。财务投资者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创近五年来最大增幅,2015年交易数量是2014年同期的近两倍。财务投资者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以及海外并购经验和技术支持,与上市公司展开合作“走出去”,同时也会独立操盘主导大宗海外并购交易。普华永道预计财务投资者的交易数量将持续增长,目标将集中收购拥有“中国视角”战略规划的海外企业。此外,一些投资者也将以全球化布局为目的进行海外投资并购。
上市公司是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主力军,2015年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占比达58%,其中中国国内主板和国内中小板上市企业交易数量占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总数达61%,远高于2014年的39%。2015年中国国内主板上市公司交易金额位居第一,首次超过香港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中国国内主板上市企业交易数量由41起增长到69起;中国国内中小板上市企业交易数量由2014年的10起,增长到2015年的52起。
在政策大力推动和企业积极响应下,2015年中国优势产业对外投资规模迅猛增长:2015年中国企业在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优势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境外合作区共计75个,总产值420.9亿美元,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
2015年,中国海外投资行业持续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科技、媒体和电信 (TMT)、汽车和运输、金融服务三大行业继续占据海外并购前三位,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长163%、128%和101%;电力和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以及工业品制造企业也颇受中国买家青睐。年内几笔重大交易——中国化工集团以46亿欧元(50亿美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近60%的股权、渤海租赁25.6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以及安邦保险集团以15.9亿收购美国信保人寿保险公司,无一不反映出中国企业欲借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服务和营销网络拓展海外及高端市场的战略愿景。
就投资目的地而言,欧洲和美国等成熟市场仍然是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重要目的地,同时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大陆企业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并购数量达到93宗,仅次于欧洲和北美,同比增长6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六大国际走廊和五大重点领域的布局逐渐清晰。
2015年,中国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其中对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高速增长成为年度区域投资的亮点。美国经济在2015年的强劲复苏促使其年内引资金额攀升至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15;2015年中国对美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大幅增长60.1%,达到创纪录的83.9亿美元。过去五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6%,远高于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整体增长速度16。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逐渐复苏,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技术、市场、品牌等优势高度契合了中国企业对产业链上游要素与日俱增的需求,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布局加速:2011年到2015年间,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并购金额分别增长了137%和98%,而对非洲和南美洲等以资源为主的发展中地区的并购分别大幅下降87%和81%。
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落实,以基础设施投资和产能合作为主题的“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正在兴起。2015年,中国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同期对外投资整体增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
内在需求驱动对外投资高速增长
中国对外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既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显示出中国加快推进的“走出去”战略正在获取积极的成效。
一方面,中国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开拓国际市场和高端转型的迫切需求正在驱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中国企业海外生产和营销网络已遍布全球,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以并购获取技术和品牌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2015年中国海外市场并购交易金额比2014年同期增长74%,中国资本大规模进军国际成为全球投资市场引人瞩目的新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完善对外投资战略布局,提供财政、金融等配套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2015年,中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和发展国际产能合作。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8.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则同比大增154.2%。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吴可分析道:“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持续活跃是企业内在需求的表现,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海外并购提高企业竞争力、多元化配置海外资产都是内在推动力。海外并购交易已构成了很多中国企业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经济暂时波动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会造成太多负面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增势将持续强劲,真正的中国跨国企业也将陆续出现。”
2016前瞻:内需推动新一轮海外并购浪潮
步入2016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新兴市场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国际投资环境更为复杂。然而,今年首季度多家中国企业均已开展重磅海外并购交易,如中国化工将以超过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海航集团旗下天津天海投资63亿美元收购美国英迈,这也是今年以来中企规模最大的两起海外收购。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115宗,交易金额达到826亿美元,已超过以往任何年度交易总金额。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增势将持续强劲,真正的中国跨国企业也将陆续出现。海外并购交易已构成了很多中国企业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经济暂时波动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会造成太多负面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是持续支持海外并购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国内股票市场高估值使得国外资产相对便宜,中国上市公司可以继续在竞价中保持价格优势。随着“十三五”规划聚焦创新驱动、全方位开放发展等议题,安永和普华永道一致认为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继续出海,以加速产业升级、深化国际产能合作,2016全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未来对外投资趋势预测
综合安永和普华永道的各项数据分析和预测,本文认为今后几年中国对外投资预计将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中国对外投资会继续维持高速增长。随着“走出去”政策持续推进,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有望持续1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在未来五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继《中国制造2025》出台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与中国产业契合度高、具备良好合作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同时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品方面的12个重点领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二是对外投资的目的国将呈现多地域发展。未来几年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将进一步多地域纵深发展——投资者在“一带一路”找寻更多新机遇,聚焦沿线投资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能合作的同时,也大幅增加对英、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等17个重点国家建立了双边产能合作机制,并与33个国家加紧商签推进产能合作框架协议;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也基本建立,其中由中国倡议组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丝路基金已投出多个项目,2015年7月正式成立的新开发银行(又称“金砖银行”)也将于4月宣布第一批项目,首期100亿美元的中拉产能合作基金已投出首个项目,首期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启动,中哈、中欧、中法、中巴(西)等多支产能合作基金也正在组建。政府牵头的机制化的产能和金融合作正在对企业对外投资形成有力助推,引导中国海外投资进入以产能合作为特征的大规模、高增长的新时代。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的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计划”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对外产业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2018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
三是对外投资所属行业将呈现高端化和多元化。目前中国企业的投资目标已转向获取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等高附加值要素,着眼于将海外技术、品牌和高端人才引入中国并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预计未来几年中企在消费品、科技、服务业等行业的并购将出现大幅增长。今后,中国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将“百花齐放”,继续向多元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四是中国的高铁核电将全力出海。基于“一带一路”等战略,今后会有更多中国资本投向高铁、核电等海外基建制造业领域。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建造经验丰富且成本低廉,并拥有中国财政金融等多方支持,“走出去”优势明显。核电领域也在不断加速海外步伐,中国目前在建核电机组24台,高居世界第一,并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机组。高铁海外项目密集爆发的背后是中国高铁实力的不断增强。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高铁已经拥有了经验、成本、技术和机制四大优势,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高铁合作前景广阔。据预测,2016年到2030-35年间海外高铁通车里程将达到八万公里,投资额达2.4万亿美元。美国、欧洲、俄罗斯、南美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需求空间很大,中国有望在扩大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业务的同时向欧洲、南美进军。中国中车(601766,股吧)集团正在参与总造价500亿英镑(713亿美元)的英国“高铁2号”工程的竞标。可以预见,中国高铁外交将持续火热,中国高铁的全球版图将进一步扩展。在版图拓展的同时,中国高铁的海外扩张之路也正实现着质的飞跃:2016年1月开工的雅万高铁项目标志着中国高铁由基建或设计输出迈入包含高技术含量的车辆制造在内的全产业链输出阶段。这是中国高铁出征海外的历史性突破,展现出未来中国装备“走出去”高端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增强中国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
五是中国制造业将重塑形象,迈开大步走出国门。面临转型的迫切需要,中国制造业正致力重塑全球价值链和品牌形象,将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作为企业向高端转型和海外扩张的重点,配合全新打造的“中国服务”和“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焕然一新。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十年,中国将围绕提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绿色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等九大重点任务,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等十大战略产业为突破领域,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路线和目标,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正迎来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在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路线图中,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是加速产业转型的重要一环;而制造业升级和跨国经营能力的提高也将为企业出海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通过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研发及营销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快企业“走出去”,增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加速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在掀起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
风险与竞争不可忽视
随着各项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正迎来新机遇。不过机遇与风险往往并存,投资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都会给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继续面临多种风险,投资方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应作好防范各种风险的准备。
安永报告指出中国的装备出海在未来会面临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包括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重点的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不稳定使得项目发展将面临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此外,基建项目敏感度较高,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障碍较大;同时,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汇率波动及债务负担增加将为海外投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从内因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出海面临世界强国的激烈竞争,尽管中国高端制造行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但在核心零部件的精细化程度及产品标准认证、营销等方面和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差距。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提高中国技术规范的国际认可度,是中国企业和监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警示称,“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面临尤为突出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等风险,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要求装备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强全产业链发展的实力。”
中国企业:借此良机,以智谋变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慢的“新常态”,找到新的增长点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正不断完善“走出去”的顶层设计,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制造2025”,从推动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到打造“高铁”、“核电”外交名片,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联系日益紧密,政府引导的国际产能合作正在开创大规模、高增长的对外投资新格局。对身处“走出去”浪潮中的中国企业而言,更明确的国家战略和日益完善的配套政策将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契机;企业当借此良机、以智谋变,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夯实管理水平,实现向产业链上游的转型升级,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今后要练好四项内功。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防范管控风险。公司治理是企业运行的规则和框架,确立公司治理结构是收购方实现对被并购企业公司管控的关键基础。对被并购企业利益相关方的权力进行划分,明确权力运作机制,是实现对被并购企业组织与管理整合的重要前提。“走出去”企业要根据被并购企业实际运营需要,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议事规则、决策机制及职能架构,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是要明确财务管理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财务整合是收购方实施并购后整合的关键环节。成功实施整合的企业应该通过评估分析并购双方的财务管理体系,在确保被收购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向被并购企业明确提出财务管理要求,并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使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管理需要。
三是要稳妥推进业务协同,逐步获取协同效应。实现业务协同,是众多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战略意图所在。在并购后整合中,通过整合品牌营销、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和网络、采购模式、研发体系等,形成协同合力,从而提升并购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业务协同效应的实现是个稳步推进、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企业在整合初期,会着重对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模块进行整合,并形成包括财务协同效应在内的管理协同效应,以实现公司管控为目标。随着整合的推进,并购双方对彼此业务运营领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在部分业务领域能够实现中短期协同效应和运营提升。对于并购后的销售与市场整合、生产运营整合、研发整合,实现协同效应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需要的时间也要更长。
四是要重视沟通及文化整合,激发核心团队积极性,加快中方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海外并购中,并购相关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工作习惯、认知视角。成功实现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内外部沟通机制,协调好文化背景各异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保持交割后核心团队的稳定,逐步实现团队融合,同时加强对外派人员的管理,确保项目按照整合进度计划向前推进实施,最终达成并购目标。
结语
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更加深层次的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将进一步多地域纵深发展。欧美经济复苏及加息周期的开启将持续推动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投资并购;而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战略的推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能合作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将大放异彩。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引人瞩目的新焦点。新一轮出海大潮已在蓄势,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迈进国际化的新里程,追寻转型升级期的新机遇。
《国际融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