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07

 张伟杰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国际社会研判全球化的走向提供了范本参考。“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一带一路”是基于历史自觉的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致力于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助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普遍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的新型全球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发展正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迈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景可期。


    在全球化受阻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即以“通”为纲,构建不设门槛、不搞排他的泛区域经济合作,为地区发展与稳定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方案。


    “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精神,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基于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是一个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的新型发展倡议,旨在打造开放式的国际合作平台。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全球化,是少数国家和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全球化,最终造成了全球的碎片化。放眼世界,北美、西欧、东亚等沿海近海地区是全球化的活跃区域。相比之下,曾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欧亚内陆国家则缺失发展机遇,以致成为全球化的“洼地”。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欧亚地区重新走向繁荣预示着大陆文明的复兴。非洲和拉美等地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至今仍然处于原料供给和市场提供方的地位,尚未实现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沿线互利合作产生的巨大效应,势必辐射带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参与,构建开放式的全球发展伙伴网络。因此,新的全球化进程空间广阔,将塑造海陆均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世界经济版图。


     “一带一路”坚持鲜明的问题意识,以新型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为方向指引。该倡议的提出,主要着眼于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诸如中亚、西亚、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在全球化的“洼地”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推动全球发展实现再平衡。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远非惯常意义上的国际经贸合作,而是有效规避了跨国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积极回应各国人民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诉求,增强了全球发展的道义性,有助于实现各国联动、协调、包容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为国际社会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深层次问题提供的一个崭新方案。


    “一带一路”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各国秉持怎样的相处之道,决定着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向前演进。历史上,因文明对立对抗而引发的冲突战乱屡见不鲜,社会发展进程几经中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多样文明,彼此文化差异显著。“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各种文明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相互之间和谐共处。通过加强文明对话,开展文明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此外,建设绿色之路、健康之路、廉洁之路等概念的提出,也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南。总之,“一带一路”寄托着各国人民对自身命运的理性安排,指向了人类社会更加光明的彼岸。


    路径:国家合作导向的共同发展


    作为崭新的国际合作构想,“一带一路”则从实践层面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有机结合的可行路径。“一带一路”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若只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仍然无法实现全球的均衡发展。各国有必要共同创造有利条件,弥补长期投资不足、安全风险等市场机制与生俱来的短板。通过政府间达成互利合作的共识,鼓励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向和高效配置,推动国际社会实现均衡发展。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同世界的联通性差,致使潜在发展优势无法发挥。“一带一路”将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以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石。公路、铁路、水路、口岸、港口等基建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特别是跨国跨区域的重大项目耗时耗资巨大,离不开各国政府的合作引领和有力支持。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具体而言,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归纳为共商共建共享三个维度依次递进的逻辑链条。


    所谓共商,是指各国共同协商“一带一路”的发展大计。无论强弱贫富,还是政治制度等差异,各国参与“一带一路”的地位都一律平等,充分进行政策沟通,寻求互利合作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发挥经济互补优势,探求对接发展战略的可行路径,就法律适用、投资标准等进行协商,研究论证“一带一路”的规划设计,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实现目标协同,相向而行。


    所谓共建,是指各国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各国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员,应当责任共担,搞好“大合唱”。齐心协力搭建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平台和机制,既深入推动经贸和基础设施等“硬项目”领域合作,又广泛促进社会人文等“软项目”领域交流。


    所谓共享,是指各国共同分享“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享原则,沿线国家共创共享发展机遇,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让互利合作惠及更加广泛的区域和民众。


    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程度不断深化。欧洲的“容克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蒙古国的“发展之路”倡议、印尼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等等,纷纷加速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彼此对接产生的积极效应正在推动各方朝共同发展的方向迈进。


    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丝绸之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业已化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历史深刻昭示,对抗与冲突,不是人类的宿命和归途。和平相处,共享繁荣,始终是人类念兹在兹的梦想和追求。“一带一路”反映了各国人民心灵深处的永恒呼唤,因而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全球化喻示着对全球化的再造,主要体现为遵循富有价值追求的理念指引。“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力图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之路,可谓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实践。新型全球化是一种自觉的探索,重塑人类社会的发展格局。可以期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全球化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变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尚需各国人民不懈努力。


人民网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