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 我和“巴铁”
2019-06-17

作者:方玲

  2011年,伴着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刚刚毕业的我同其他十余名新员工一同走进了巴基斯坦。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航行及7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坐落在印度河流域的一个安详而又宁静的小镇——潘滩镇。从那刻起,开启了我在杜伯华水电站两年的工作生涯。因为工作性质,平时与当地的监理工程师打交道比较多,这给单调的工地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机电监理工程师——阿里。一个善良真诚、透漏一种书生气质的俊秀青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踢球,是贝克汉姆的铁粉,爱好收集小贝的球鞋。说起对十三局的印象和评价,他的回答是,“这里有一群我喜欢的中国朋友,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工作。”

  下班之后,他经常会张罗项目上的小伙子一起踢足球,虽然语言不通,但是简单的手势,简短的单词交流,足以满足小伙伴们在球场上挥洒自己的激情。如今,经过五年时间的打磨,曾经稚嫩羞涩的阿里——这个一直在工地驻地的监理工程师,变得成熟了许多。每当回想起最有意义和最怀念的时光,他总是会谈到和杜伯华的中国同事们在一起度过的日子。

  土建工程师——Umer。一个性格慢热的有绅士风度的老巴。在印巴口音浓厚的监理工程师中,他的口音较为标准,一手端正流利的英文字体,也为他的形象加分不少。

  说起和他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施工现场验收仓面。一般情况下,验收仓面的时候,都是翻译带着工程师去现场。杜伯华是一个水电站项目,需要验收的仓面多是竖井和隧洞,在施工中岩壁上的石头会出现松动的情况,虽然有按要求带着安全帽,可还是存在危险。这个时候,和我一同进洞验仓的Umer,就会提醒我,哪里有危险,哪个桩号的岩层比较疏松,需要注意,就是这样在他一路的叮嘱和提醒中,保证了我们一次次在验仓工作中出入的平安。

  平时在工作中,当我翻译图纸文件的时候,遇到问题,只要是去询问他,他必定会耐心地讲解,对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办公室的Office Boy——瓦留啦。不可小瞧了他,他可是受过正规教育,是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Office Boy。在我还没有来到杜伯华工作的时候,他已经在项目上工作了三四个年头了。基本的办公软件他都会操作,很多琐碎的杂活只要交给他,他都会耐心地很有条理地完成。只要是他协助完成的工作,都会很令人满意。毫不夸张地说,在众多巴方雇员中,他是思维最有条理和逻辑的一个。

  在杜伯华工作的这两年,他就是我们办公室里的得力助手,比如,复印资料,打印装订图纸,制作工人的工牌,给工人照相采集信息,帮助我们和只会乌尔都语的当地居民和巴方雇员交流,这在征地和协调上面可是出了不少力的。

  办公室助手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繁杂,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瓦留啦坚持了下来,在项目勤恳务实大环境的影响下,他干练的工作作风在其他巴方雇员里显得格外突出。能在中国企业工作,让他本人在镇上也显得特别有面子。

  现场的测量——工人 Q。这个名字也是出自他的师傅周Boss。周工是我们项目上的一名测量工程师,Q是项目上配给他的测量助手,帮助他抬测量仪器,扶标尺。跟着他工作已经有一两年了。

  与周工配搭工作之前,Q是一个对工程一窍不通的少年,因为他对数字迅敏的反应速度,被项目老员工相中,给他安排了一个测量工程师助手的工作。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磨合,他跟着周工学了不少工程测量知识,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测量工作。

  看看,这就是十三局人的魅力,走出了国门,不单单是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同时还造福了当地人民,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当地青年的就业。

  瓦留啦、Q这些外籍员工,也伴随着十三局的发展一同成长。每一个十三局人以身作则地践行企业文化,不分国籍地传承着十三局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籍员工,这就是精神传承的力量。

  这就是十三局给我的第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这样的一班人,了解了真实的巴基斯坦。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