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合作区开创国际区域合作新典范
2019-10-11

        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时任埃及总理为泰达合作区起步区项目授牌,由此,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开创性地探索和实践出了一条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发展路径,开创了国际区域合作的新典范。
        打造中埃经贸合作重要平台
        经过10余年的开发和建设,泰达合作区已逐步成为中埃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合作区共有企业78家,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销售额超1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收超10亿埃镑,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泰达合作区现已成为300平方公里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的工业示范区,被埃及政府誉为苏伊士运河走廊计划梦想开始的地方。
        合作区起步区面积1.34平方公里,现已形成规模效应,并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各主导产业均由龙头企业带动引导,包括巨石公司、西电公司、牧羊公司、IDM公司在内的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形成了“横向成群,侧向成链”的产业链条。

1.webp_副本.jpg

        以巨石埃及公司为例,该公司一期、二期总投资5亿美元,建成年产23万吨玻纤产品的多条生产线,其玻璃纤维产量使埃及一跃成为继中国及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玻纤生产国。
此外,在改善民生和培养人才方面,泰达合作区直接为东道国35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让数千个家庭过上了幸福生活。泰达合作区重视人才属地化建设,员工中属地化率达90%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属地化率达80%以上。园区内各入区企业为埃及培养输出了一批专业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
        合作让世界更精彩
        从1998年参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的开发,到2008年全面启动1.34平方公里泰达合作区起步区的成功实践,现又继续开发建设扩展区,泰达在埃及积累了二十余年的海外运营经验。期间,泰达合作区不断深化创新,归纳出“泰达模式”海外版,其核心理念是“合作让世界更精彩”,通过搭建承载国家战略、带动企业发展、改善当地民生、促进中埃文化交流、培养人才成长等多元化合作平台,让中国企业“抱团出海”,有效应对海外投资风险。
具体而言:一是处理好与所在国政府的关系。从顶层设计到基层互通,泰达合作区建立了三级协调机制。合作区政府间协调委员会作为协调机制的第一层,由中国商务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组成,负责研究合作区在建设和运营中涉及政府层面的问题,达成政策指导意见。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协调机制的第二层,负责对两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达成的政策指导意见予以实施和落实。中埃双方的开发公司作为合作机制的第三层,负责合作区的建设、运营。
        二是泰达精神与员工属地化。在遍布雷区的戈壁滩上,泰达人凭借着拼搏进取的“泰达精神”建起了一个7.3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泰达还积极培训当地员工有关工业园区建设的开发及运营内容,合作区的属地化率已达90%。
        三是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理念。泰达人作为“先遣军”,在打造园区硬件的同时,还为入区企业提供专业化基础物业管理服务以及全产业链“软服务”和增值服务。正是这种真诚、细致的服务理念让合作区获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园区知名度显著提升。

2.webp_副本.jpg

        近年来,泰达合作区的建设成果得到驻在国的认可,被埃及政府评价为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典范。不仅如此,泰达合作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已扩大到了非洲、中东和亚洲等地。目前,泰达在埃及的经验已经在中信缅甸皎漂项目、肯尼亚蒙巴萨自贸区项目、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项目、刚果(布)黑角项目和加纳库玛西项目中得到应用,帮助这些园区更好地发展。
        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埃及苏伊士经济特区管理总局和天津市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加快发展谅解备忘录》。本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泰达合作区成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中首批升级试点项目。在中埃两国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之下,提档升级后的泰达合作区将成为探索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供稿:国际商报)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