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前秘书长:中非共谱“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2020-04-08
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运营良好,为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关键的是,这些项目增强了非洲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信心。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不可预测性上升,世界的脆弱性越来越强,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发性挑战增多、破坏力更强、应对难度更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再次凸显了这一趋势。国际金融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各大银行纷纷预测,大规模的经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或已现端倪)。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表达了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高度关切,峰会公报显示,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提振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占全球GDP总量30%的美国、欧盟、日本已现衰退迹象。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国失业率攀升,居民收入下降。过去两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助的人数就超过600万。事实证明,即便最富裕的国家面对病毒前也会束手无策,因为病毒不分国籍,疫情没有种族。
疫情过后世界将变成另一个世界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俨然成为对各国治理体系的一场大考,不仅考验各国紧急动员民众“控制自家火情”的能力,更考验各国与其他国家分享“防火灭火经验”的担当。中国不仅迅速有效地控制了国内突发的疫情,而且积极向亟需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俄罗斯严阵以待、积极布防,果断地向受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帮助。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本着良好意愿,在应对新冠疫情威胁中展现出高度开放和广泛合作的精神。负责任大国和国际组织的无私行为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因为他们深知,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7日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时指出,“中俄两国立场高度一致,向世界发出积极有力信号,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新冠疫情落幕后,世界将变成另一个世界。反思错失国际合作最佳时机的同时,共同应对全球性威胁的呼声将重新响起。绝不能简单地将原有的分界线重新粉刷一遍了事,也不能让旧的隔阂妨碍新一轮合作进程,抑制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损害世界安全稳定。在今天这个全球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时代,加强合作是应对大规模挑战威胁的唯一途径。贫穷依然是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新冠疫情当下,各国都在调集资源保障民生,贫困国家的命运更加令人担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宣布启动20亿美元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用于在南美、非洲、中东和亚洲开展战疫工作。古特雷斯强调,帮助最为贫穷的国家加强防护不仅是富裕国家的道义责任,也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前提。古特雷斯向富裕国家发出呼吁:“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如果不及时向最贫穷的国家伸出援手,他们(贫困国家政府)将无法保护本国人民(免遭病毒威胁)”。
帮助贫困国家虽艰必行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分别有4.13亿(当地人口的41.1%)和2.16亿(当地人口的12.4%)极端贫困人口。全球食品短缺的人口近三分之二在亚洲(2.77亿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2.37亿人)。遗憾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旨在消除极端贫困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显然已无法如期实现。尽管几个月前,非洲大陆的发展愿景还相当喜人。
多个非洲国家呈现出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署有效地刺激了非洲发展,为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联合国专家预测,非洲自贸区将构建3.4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和覆盖13亿非洲人口的消费市场。联合国大会“非洲第三个工业发展十年(2016-2025)”、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等国际合作倡议均将扶贫减贫、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些长远规划的落实,对此必须未雨绸缪。现阶段就应从疫情应对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交流互鉴 共谋发展
应对新冠疫情需要互学互鉴,扶贫减贫也要互学互鉴。世界各国高度评价中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在积极抓好国内防控的同时,中国已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战疫援助。中国在扶贫方面也堪称世界表率,走过了长期不懈的贫困治理之路。世界银行报告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减少了8.5亿,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的70%。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1990-2015年,发展中国家近三分之二的脱贫人口来自中国。中国愿意与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建设以项目为依托,涉及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矿山工业、信息通讯技术、工业园区建设、经济特区建设、旅游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37个亚洲国家和44个非洲国家。尽管新冠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据中国政府评估,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放缓之后已重新提速,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这样的发展预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如期落实“一带一路”的所有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对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减贫工作意义重大。
帮助非洲贫困国家符合各方利益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7.5亿非洲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这种人口结构特点需要超越式的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据非洲开发银行评估,非洲基础设施领域需要1000多亿美元的投资。目前,中国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伙伴。在同非洲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融资、国际援助等领域广泛合作,深度参与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比肩。修建联结大型工业基地的公路铁路,兴修水利建造电站,建设工业贸易园区,帮助非洲创造就业岗位,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劳动力素质,中方的合作举措符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指出:“中国已帮助非洲建设了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大量图书馆、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地,极大促进了当地发展。中国在非基建项目每年为非洲创造500多亿美元收益”。
中国坦诚地与非洲分享发展经验,积极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半数以上在非中资企业向非洲出口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三分之一中资企业进入当地高科技产品市场。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非中资企业89%的普通员工和44%的管理层为当地雇员。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正在积极把握“一带一路”的宝贵机遇。
合作“纽带”越扎越紧 脱贫“道路”越走越宽
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运营良好,为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关键的是,这些项目增强了非洲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信心。
肯尼亚。人口514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36.8%(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10.5美元(2018年)。
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各领域合作水平均居中非合作前列。2020年2月25日,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安全运营1000天表彰会在内罗毕举行,通车运营以来,蒙内铁路累计运送旅客417万人次,发送货物77.1万个标准箱。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副总经理何福汉在表彰会上的技术转移作报告中指出:“肯方当地员工占80%,这得益于中方在123个技术工种全方位实施了技术转移工作。1072名肯方员工在主要技术工种开始独立顶岗,公司内部晋升和社会招聘肯方管理人员252人”。王毅外长表示,蒙内铁路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带动肯尼亚经济增长约1.5%。
2019年12月,肯尼亚东北部的加里萨邦,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肯尼亚农村能源管理局共同设计建造的5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竣工。项目可以满足7万个农户(约35万人)的电力需求。电站建设期雇佣近600名当地人。
中国科达洁能、森大国际两大集团联手,在距肯尼亚首都内罗毕70公里的卡贾多地区打造了东非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肯尼亚特福(Twyford)陶瓷厂。该厂创造了1500个就业岗位,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监理,包括总经理都是肯尼亚当地人。
乌干达。人口427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41.7%(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2.8美元(2018年)。 在与肯尼亚毗邻的乌干达,中国投资建设的装机容量183兆瓦伊辛巴(Isimba)水电站已并网发电。中方融资的卡鲁玛(Karuma)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除水电项目外,中国还出资修建公路,扩建恩德培国际机场。伊辛巴水电站的对缓解乌电力短缺、满足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电站2015年动工,施工人员总数超过3000人,85%是乌干达本国劳动力。卡鲁玛水电站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项目6000名工程人员中5300人是当地人。截至2019年2月,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已达到17亿美元。电站建成投产后将降低乌干达国内电力价格,加快工业化改造,促进制造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助力政府实现2040年发展愿景。伊辛巴水电站和卡鲁玛水电站将使乌干达的水电装机总容量从764兆瓦提升至1552兆瓦。中乌大型合作项目还有2018年正式通车的坎帕拉—恩德培机场高速公路。这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到恩德培国际机场的通行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郑竹强表示,中资企业在乌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共雇佣了8万多名当地劳动力,既有工程安装人员,也有中高层管理人员。中方投资的工业园区为乌干达创造了数万个工作岗位,还会继续增加本地雇员的人数。
埃塞俄比亚。人口1.092亿(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30.8%(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72.3美元(2018年)。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80%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公司实施。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简称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亚吉铁路全长751.7公里,2017年建成开通,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繁荣发展之路,显著提升了埃塞俄比亚的进出口能力。原属埃塞俄比亚的出海口厄立特里亚1993年独立,埃塞俄比亚由原来的滨海国家一下子变成了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95%以上的出口贸易要依赖于吉布提的港口。亚吉铁路年货运量2490万吨,70%的货物来自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是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组织施工,2016年铁路承建方中国中铁和中土集团正式签约亚吉铁路六年运营权。亚吉铁路总投资额约40亿美元。建设运营吸收了2万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和5000多名吉布提工人。工程实施期间,中方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以便在第一个运营期结束后将铁路移交埃方管理。目前,亚吉铁路600多名职工和1000多名运营人员为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当地人。未来三年,亚吉铁路职工总人数预计为3000人。
共建工业园是中埃合作的重要领域。未来十年,埃塞俄比亚计划建成非洲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中资在埃各地建设的工业园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埃塞俄比亚政府将中方建造的阿瓦萨工业园作为2025年建成非洲大型制造业基地的抓手。据阿瓦萨工业园总经理Fitsum Ke********介绍,园区将为当地青年提供27000个就业岗位。阿瓦萨工业园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于2016年落成。中资承建的Mekelle工业园2017年竣工,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承建的德雷达瓦工业园即将竣工。埃塞俄比亚借鉴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预计在今后几年引进中国技术建成15个工业园。据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统计,2018-2019财政年度(当年7月7日至下年7月7日)该国工业园实现出口创汇1.42亿美元,比2017-2018财年增长50%以上。
中埃合作发展工业园为埃塞俄比亚实现未来十年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也是中埃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的典范,工程2019年1月竣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扩容后的新航站楼旅客吞吐量由原来旧航站楼的每年600万人次,提升至现在的2200万人次。
为满足埃塞俄比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埃积极合作建设能源基础设施。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埃塞俄比亚GD-3水电站首台机组今年2月并网发电,GD-3水电站装机容量254兆瓦。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亚的斯亚贝巴的雷皮垃圾发电厂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座垃圾发电厂,使用中国标准和设备,日城市垃圾处理量可达1800吨,年发电量185吉瓦时。
首家中国企业投资的综合性医院——亚的斯亚贝巴丝绸之路综合医院2019年11月正式交付使用,成为中埃友谊的象征。中国AfeiHolding有限公司承建的这家医院设施一流,拥有重症治疗科、多功能手术室、数字血管造影实验室和最先进的外科显微检查室。医院有100张病床,来自16个国家的200多名优秀的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工程二期计划将病床数提升至600张。
“一带一路”中埃合作使埃塞俄比亚成为第一个拥有宽幅多光谱遥感微小卫星的非洲国家。2019年12月2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方赠送埃塞俄比亚的微小卫星(ETRSS-1)送上太空。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介绍,这颗多光谱遥感卫星将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农业、林业、水资源、灾害监测等埃塞俄比亚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领域。中方为20名埃方技术人员提供了卫星接管和应用培训。
坦桑尼亚。人口563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49.1%(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0.7美元(2018年)。
达累斯萨拉姆港扩建工程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竣工后港口将由2万吨级升级为7万吨级,靠泊能力将大大提升。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坦桑尼亚公司80%雇员为当地人,其中30%为项目管理人员。此外,中方企业还与当地大学合作,每年提供100多个赴华进修的奖学金名额;积极履行社会义务,为项目公司员工组织体检和健康咨询。中资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监测项目施工区域的空气、水、土壤状况,严格控制噪声,保护生物多样性。
赞比亚。人口174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57.5%(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39.9美元(2018年)。
中国成套工程有限公司正在赞比亚修建造价4.5亿美元的卡夫拉夫塔供水系统大坝枢纽工程。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支持,建设一座蓄水总量1.25亿立方米的大坝,四台大型水泵每日可提供30万立方米饮用水。据测算,项目可有效解决100万人的饮用水问题。据赞比亚铜带省省长贾芬·姆瓦卡隆贝介绍,卡夫拉夫塔供水系统大坝枢纽工程建设为当地创造了1600个就业岗位。工程预计2021年12月31日竣工。
中国铁建下属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承建的赞比亚东线铁路项目是南部非洲重要的交通动脉。该项目合同金额约23亿美元,全长388公里,项目雇用当地工人8000人。铁路从赞比亚东部城市奇帕塔到中部城市塞伦杰,将赞比亚与坦桑尼亚、刚果(金)、马拉维和莫桑比克连结在一起。赞比亚东线铁路通过马拉维铁路网直达东部非洲莫桑比克港口纳卡拉。赞比亚地方政府部部长Vincent Mwale表示:“新建的奇帕塔——皮卡铁路将联结坦赞铁路,形成畅通的铁路运输走廊”。
莫桑比克。人口295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62.4%(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9美元(2018年)。莫桑比克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道路年久失修导致该国很多地区无法与外界联系。中国对莫投资主要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刺激人口流动,扩大居民就业。过去,从首都马普托到南部城市卡腾贝只能乘轮渡,排队上船就要好几个小时,还要在船上挤两三个小时。中方建造的马普托—卡腾贝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项目通车后,开车过桥只要十分钟。
马普托—卡腾贝跨海大桥2018年11月正式通车,是非洲最长的悬索桥。大桥全长4千多米,位于莫桑比克南部马普托湾入海口,大桥北起首都马普托主城区,南至郊区卡腾贝,工程还包括187公里公路,是南非与莫桑比克南部卡萨通商边界口岸的干线公路组成部分之一。大桥的中方承建单位为中国交建下属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为当地创造了3788个就业岗位。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莫桑比克贝拉渔码头重建工程,该码头曾在2000年台风中损坏。目前,项目已建成岸线长度为377米的渔码头,8个泊位,以及一座具有理鱼、速冻、冷藏、装车等功能,面积5000平方米的冷库。重建后的贝拉渔港显著提升了莫桑比克水产品捕捞和加工能力,促进了交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港口2017年竣工交付使用后年收入约1亿美元。
安哥拉。人口308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30.1%(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32.4美元(2018年)。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西滨大西洋,饱受国内战争的摧残,像许多非洲国家一样,急需投资。过去十年中,中安两国在投融资领域密切合作,修建了2800公里铁路,2万公里公路,100所学校,50所医院,10万套住房。此外,中方还为2500多名安方人员提供了企业经营、农业、卫生、媒体和执法培训。
安哥拉本格拉铁路由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2017年竣工投入运营。本格拉铁路西起大西洋港口城市洛比托,向东途径本格拉、万博、奎托、卢埃纳,直抵与刚果(基)接壤的边境城市卢奥。铁路全长134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8.3亿美元。项目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2.5万个就业岗位,5000多人接受了工程技术培训。
安哥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还有年客流量1500万人次的罗安达新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在建的总装机容量2172兆瓦凯凯水电站项目等。
卢旺达。人口123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55.5%(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72.9美元(2018年)。卢旺达没有出海口,发生过残酷的种族大屠杀。中国是卢旺达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方,该国70%的道路由中国企业建设。除道路项目外,中国广泛参与卢旺达的基础设施建设,那巴龙格河二号电站是标志性合作项目,电站大坝高48米,坝顶长228米。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联营体(以Sinohydro品牌签署最终补遗合同)负责项目建设。电站装机容量43.5兆瓦,包括大坝、发电厂房、导流、溢洪等设施,还将架设19.2公里110千伏输电线,并入Rulindao变电站。那巴龙格河二号电站建成后,将为整个西南地区提供灌溉保障,还将具有那巴龙格河防洪功能。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饶宏伟表示,项目建成将产生大量电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改善灌溉条件,将下游沼泽地改造成面积达两万公顷的可耕地。
中企承担的大型项目还有华山国际工程公司城建的政府综合办公楼项目,该项目位于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是中国对卢最大的援助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卢方政府部门办公环境及条件。
尼日尔共和国。人口224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44.5%(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4美元(2018年)。以往,尼日尔原油的主要过境乍得从喀麦隆港口出口,尼日利亚圣战武装跨境活动日趋猖獗,西非不稳定局势加剧。在中国的支持下,尼日尔将建设尼日尔―贝宁原油管道,该管道起点在尼日尔阿加德姆油田,终点在贝宁赛美港,全长1980公里,预计2023年竣工。
2015年3月8日,中地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津德尔供水管道正式送水,该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中方出资为40个村的20万余人安装了饮用水自来水管,提高了津德尔大区Mirriah市的水务能力。
2016年,中国援建的尼亚美综合医院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正式投入使用。医院设置500张床位。尼日尔总统穆罕默杜·伊素福称赞道:“这是西非最大最先进的医院。新医院落成后,尼日尔不需要再将病人送往邻国救治,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尼日尔节约50亿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支出”。
塞拉利昂。人口760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52.2%(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4美元(2018年)。中国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奥鲁古大坝和供水项目总计将使200万人受益。奥鲁古水库日最低供水量7000万升,可以向首都弗里敦东区60多万人供应饮用水。雷根河上游的Congo水库和净水厂每日可供水3000万升,对塞拉利昂原住民聚居区的用水保障至关重要。
由中国华为公司承建的塞拉利昂国家光纤网络项目已启动建设。项目光纤总长度721.5公里,覆盖北部、东部和南部的15个大城市。光纤网建成后可支持移动运营商提供3G、4G服务。华为公司已在世界银行和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支持下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对西非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吉布提。人口95.9万(2018年),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的国民比例17.1%(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82.5美元(2018年)。
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东临红海,是印度洋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路。吉布提毗邻亚非主要国家,地处跨国贸易路线要冲,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方出资建设的国际自由贸易区被称为“希望区”。
自贸区一期工程耗资35亿美元,2018年7月正式开园。先期建设的起步区工程面积2.4平方公里,造价3.7亿美元,分为商贸物流园、出口加工区、招商服务区、厂房与免税服务区。自贸区总体规划面积48.2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据专家测算,自贸区一期工程将为吉布提新增2亿美元GDP,全部建成后对该国GDP的贡献可达25-40亿美元。
中企承建的多哈雷港多功能港口是中吉合作的重点项目。港口设计吞吐能力708万吨/年。港口(一期)2017年5月24日正式开港。起点为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直接联通多哈雷港。
中国政府支持非洲“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规模最大,社会效益最突出的项目当属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跨国供水项目。工程2017年完工通水,解决了约70万吉布提人民(全国人口的65%)的饮用水困难问题。这一跨国供水项目未来30年将每天从埃塞俄比亚库伦河谷水源地向吉布提供水10万吨。项目2015年3月开工建设,造价3.29亿美元,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工程由中地海外水务有限公司承建,包括开挖深水井,建设蓄水站,生产安装102公里输水管道等工程。
“一带一路”为吉布提吸引中国和世界各国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成多个大型民生工程。
向着“非洲梦”出发
公元15世纪,杰出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踏上非洲。如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把中国人带到非洲这片热土。2010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岱山岛号”)首次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服务,赴亚丁湾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亚非五国开展人道主义医护援助,为五国民众诊疗17345人次,手术97例。2017年,“和平方舟号”第六次出发,赴非洲吉布提、塞拉里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及亚洲东帝汶访问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执行“和谐使命-2017”任务。此次任务中,医院船累计诊疗61528人次,实施手术299例。投入使用以来,“和平方舟号”共计航行24万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平方舟”成了中非友谊和希望的象征。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了2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不断加大对非投资力度。25个园区的400多家进驻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超过60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轻工业、建筑材料、纺织、家用电器等行业,创造产值约189亿美元,向所在国缴纳税款90万美元,至少雇佣了4.1万名非洲雇员。截至2018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投资的在建和完工项目将使非洲公路总里程增加3万公里,港口年吞吐量提升8500万吨,清洁饮用水日净化能力增加900万吨,生产电能2万兆瓦,创造就业岗位90万个。原有铁路和港口的升级改造,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将继续为非洲发展赋能。
2018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向非洲再提供600亿美元发展融资,并向非洲国家领导人承诺,“中国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参与非洲开发建设,帮助最贫困非洲国家,这些努力将帮助非洲摆脱落后的陷阱,实现发展繁荣的“非洲梦”。
(作者是政治学博士、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2016-2018年)、太和智库高级学者)

来源:人民网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