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今年的记者会仍然是一场以视频方式同大家见面的特殊记者会。中国虽然已经有效控制住疫情,但还有不少国家仍在同病毒奋勇抗争。只要还有一个国家存在疫情,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就不应停止;只要还有一个人感染病毒,我们就都有责任及时伸出援手。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曙光已在前头。中国将会继续与各国团结合作,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而不懈努力。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的中国外交?今年中国外交有哪些重点和亮点?
王毅:2020年,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为人民负重,对世界尽责,全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发挥中国应有的作用。
一年来,最精彩的是元首外交。习近平主席以“云外交”的创新方式,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展现了大国领袖的世界情怀,也为国际社会团结抗疫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一年来,最坚定的是捍卫国家利益。我们坚决反对世界上的霸权霸道霸凌,坚决顶回对中国内政的无理干涉。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华民族的尊严不容诋毁,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必须维护。
一年来,投入精力最大的是抗疫外交。我们为国内抗疫尽心尽责,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抗疫做出了中国贡献。
一年来,最牵挂的是海外同胞的安危。疫情之下,我们及时向有需要的海外公民伸出援手,全力以赴提供保护救助,把外交为民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一年来,最关注的是把握全球治理的方向。面对单边主义肆虐,中国旗帜鲜明予以抵制,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关系准则。针对保护主义抬头,我们身体力行扩大开放,发挥中国超大型市场优势,为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对中国而言,2021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外交也将开启新的征程。
我们将牢记党和国家重托,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增进中国同世界的相互理解,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积极维护和拓展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全力服务“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我们将着眼后疫情时代,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我们将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是中国的牛年,牛象征着坚韧,代表着力量。新的一年,元首外交将继续领航定向,中国外交将谱写更精彩篇章。一个重情义、有定力、讲原则、敢担当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传递更多温暖与希望,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塔斯社记者: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疫情如何影响了俄中关系?
王毅:面对世纪疫情,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紧密合作,携手抵御新冠病毒,共同抗击“政治病毒”。“中俄组合”团结如山,始终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
世界越是动荡不宁,中俄合作越要坚定前行。两国要互为战略依托,互为发展机遇,互为全球伙伴,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时代的要求。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已商定将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中俄关系的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双方将弘扬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的条约精神,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我们将打造战略互信的典范,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重大利益,联手反对“颜色革命”,打击各种虚假信息,维护各自主权和政权安全。
我们将打造互利合作的典范,深化“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推动经贸投资合作提质升级,拓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
我们将打造民心相通的典范,弘扬传统友好,促进人文交流,让中俄友谊薪火相传。
我们还将打造公平正义的典范,携手维护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人民日报》记者:您曾经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灵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如何理解党领导外交的深刻含义?
王毅:中国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也是中国外交的定盘星。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这一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外交要履行的责任与担当。珍视独立自主、弘扬公平正义,党的这些价值追求决定了中国外交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平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党章和宪法的规定,也是中国外交要努力的道路和方向。
外交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成就,都得益于党中央的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从容的战略定力、坚毅的责任担当,创新外交理论实践,擘画外交发展蓝图,带领中国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未来必将可期。实践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用党的光荣传统砥砺外交风骨,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外交智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埃及中东通讯社记者:今年中非将在塞内加尔举办新一届合作论坛。中方将如何帮助非洲国家应对疫情?中方对深化中非合作有何设想?
王毅: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是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双方既是战友,又是兄弟。这份情义坚如磐石,历久弥坚,中非永远是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去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20年来,中非相继制订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双方贸易额增长了20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长了100倍,友城总数达到150对。中非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样板、国际对非合作的表率。
当前,帮助非洲各国抗击疫情、复苏经济是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习近平主席倡导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宣布了一系列新的援非举措。迄今中方已向非洲提供近120批紧急抗疫物资,向15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已经并将向35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提供疫苗,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正式开工,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正抓紧推进。今年,我们将在塞内加尔举行新一届论坛,我们愿以此为契机,支持非洲彻底战胜疫情,强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支持非洲加快工业化建设,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支持非洲加快一体化进程,融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支持非洲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维护非洲大陆的和平稳定。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构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将为非洲发展振兴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香港中评社记者:全国人大将就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一些国家认为中方有关举动有违“一国两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既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保持香港长治久安的实际需要,也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的权力和责任,完全合宪合法,正当合理。
放眼世界,无论在哪个国家,效忠自己的祖国都是公职人员以及竞选公职的人必须遵守的基本政治伦理。在香港也一样。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如果不爱国,谈何爱港。爱港和爱国是完全一致的。
香港在殖民统治时期,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回归24年来,没有谁比中央政府更关心香港民主的发展,更希望香港保持繁荣稳定。香港由乱变治,完全符合各方利益,也将为维护香港居民的各项权利和外国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我们有决心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有信心让香港的明天越来越好。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新一届政府关注南海、台湾、新疆、香港和西藏等议题。为了稳定中美关系,中方是否有可能在以上任一议题上作出让步?
王毅:不干涉别国内政,是《联合国宪章》的明确规定,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中美在内,各国都应切实遵守。你刚才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做得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应该怎么做,中国人民才是主人翁。同时,我们愿在尊重国家主权前提下,与各方增信释疑,讲明事实真相。但我们绝不接受毫无根据的指责抹黑,绝不允许核心利益受到侵犯。长期以来,美国动辄打着所谓民主、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世界上制造了诸多麻烦,甚至成为动荡战乱的根源。美方应早日意识到这一点,否则这个世界仍将不得安宁。
作为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中美之间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要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在利益交融中出现竞争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良性竞争,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对方,而不是相互攻击、零和博弈。更重要的是,无论从两国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合作,都应当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中美可以合作、需要合作的清单就放在我们面前,包括抗击疫情、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等,我们愿本着开放态度与美方探讨和深化合作。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尽快解除迄今对中美合作设置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更不要再人为制造出新的障碍。
上个月中国农历除夕当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拜登总统通了电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为两国关系重回正轨明确了努力方向。我们愿与美方一道,全面落实这次重要通话的成果,共同推动中美关系“辞旧迎新”,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方对此怎么看?许多国家期待联合国改革,中方有何主张?
王毅:50年前,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会议大厅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亚非拉兄弟为此欢呼拥抱, 57个国家的代表轮番登台致贺。从那个历史性时刻起,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重返联合国大家庭,联合国真正具备了普遍性。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增加了一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中坚力量,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始终主持公道正义,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我们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深刻演变,国际社会希望联合国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中方认为,不管形势怎么变,改革怎么改,有几点必须坚持:
首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宪章》为各国交往和解决冲突制定了基本准则。任何违反《宪章》的行为都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破坏。
第二,坚持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国都应自觉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第三,坚持联合国平等协商的基本规则。联合国不是大国俱乐部,更不是富人俱乐部。各国主权平等,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的权力。应当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多体现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重大倡议和举措,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为实现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联合国理想而持续努力。
法新社记者:拜登政府称跨大西洋盟友关系又回来了。中国将如何处理同欧美的关系?
王毅: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成功举行三次视频会晤,保持密集高层沟通。双方在携手抗疫中增进互信,在共庆建交45周年中提升合作,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欧关系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展现了韧性活力,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
中欧关系的历程充分证明,中欧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共赢是双方关系的主基调;中欧两大文明可以对话交流,我们不是制度性对手;中欧独立自主开展合作,就能办成很多大事。中方愿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的团结自强,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方认为,中欧代表着多极世界两支重要力量,双方关系是平等、开放的,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乐见欧盟不断增强战略自主,秉持多边主义理念,致力于大国协调合作。我们愿与欧盟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国际关系提供更多稳定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国已经向许多国家援助或出口新冠疫苗,但也有个别声音质疑中国搞疫苗外交。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我们率先承诺疫苗研发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中国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我们已同10多个国家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100多个国籍的10多万志愿者参与其中。17个中国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0多个国家授权使用中国疫苗。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正在得到各国广泛认可。我们也愿意同各国探讨疫苗接种互认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
中国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中国加入了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我们还响应联合国号召,向各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疫苗。希望中国疫苗能为全球抗疫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选择哪种疫苗由各国自主决定。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们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我们期望所有具备能力的国家都能尽力向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让各国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为“人民的疫苗”。
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您对过去一年中阿关系有何评价?中阿峰会何时召开?
王毅:面对疫情冲击,中阿关系去年逆势前行,继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成功召开,双方一致同意举行中阿峰会。中阿政治关系开启了新篇章。
沙特国王是第一个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阿联酋是第一个接受中国疫苗境外III期试验的国家。中阿团结抗疫树立了新典范。
去年,中阿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有序推进,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合作方兴未艾。中阿务实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阿拉伯谚语说,友谊是树,忠实为根,亲善为枝。中国愿同阿方一道努力,精诚团结,携手共进,共同筹备好中阿峰会,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多新内涵,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新成果。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主席2017年就经济全球化发表重要讲话,今年又在世界经济论坛就多边主义发表特别致辞。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认为中方在维护多边主义和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您怎么看?
王毅:习近平主席时隔四年的两次重要讲话,都是在国际格局演变转折关头作出的重大宣示,对世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4年前,面对全球化的“存废之争”,习近平主席站立潮头,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音;4年后,面对多边主义的“何去何从”,习近平主席拨开迷雾,提出了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两次重要讲话为时代把舵定向,为世界解疑释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多边主义始终是中国的坚定选择,从未因时因事而改变。面对世界上层出不穷的难题挑战,解决之道在于各国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方认为,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当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平等协商、不搞唯我独尊。多边主义是旗帜,而不是幌子;是信念,而不是说辞。“小圈子的多边主义”仍是集团政治,“本国优先的多边主义”还是单边思维,“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希望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努力,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未来的道路。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崛起的势头下,中国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矛盾可能造成世界分裂。您怎么看?
王毅: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不可能只有一条路径,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制度的选择需要量体裁衣,不能削足适履。一个国家的路走得对不对,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抹黑、打压与己不同的制度,甚至鼓吹唯我独尊,本质上是一种“制度霸权”。
过去一年来,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告诫世人,人类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当今世界已无法承担分裂的后果,更不能重蹈冲突的覆辙。中方坚定地认为,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征,制度差异不应成为对立对抗的理由,交流互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激励共同进步。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是君子之德。西方文化里,尊重别人是绅士风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了这样的包容哲学。我们希望今天的西方国家也能培养这样的气度和修养。各国应当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在这个星球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深圳卫视记者: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入世”是中国融入世界、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中方对此怎么看?
王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过去的20年给我们带来四个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入世20年,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迄今的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今后的高质量发展,也应当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必须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远低于入世承诺的10%,更低于其它主要新兴经济体。货物进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超过100万家。这些数字说明,中国入世,实现了与世界的共赢。
第三,必须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入世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优化和资源最佳配置。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不应退回到保护主义和孤立脱钩,而应携手推动这一进程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世贸组织的核心作用。世贸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增长的支柱。中方坚定遵守多边贸易规则,支持世贸组织发挥应有作用,愿与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多边贸易体系,增强世贸组织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日本共同社记者:去年日中关系出现改善势头。但《海警法》出台后,日本国内对中国戒备感提升。您对此有何评价?中方是否可能与日方在奥运会方面开展合作?
王毅:近年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双方“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达成重要共识,两国人民在抗疫合作中谱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两国贸易投资合作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这些积极进展表明,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中日关系要走向成熟稳定,需要保持定力,不受一时一事的影响。比如你提到的中国颁布实施的《海警法》,这只是一项例行的国内立法,不针对特定国家,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实际上,包括日本在内很多国家早就制定了类似法规。通过友好协商处理海上争议,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是中方同周边邻国之间的长期共识。
对于中日交往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双方都可以通过对话沟通增进了解,建立互信。希望日本社会能真正树立起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打牢有利于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民意基础。
中日两国将先后举办奥运会。双方完全可以也应该相互支持,共襄盛举,使这两场盛会成为加深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平台,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机遇。让我们今夏聚焦东京,明年相约北京!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污蔑中国在新疆搞“种族灭绝”,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说到“种族灭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16世纪的北美印第安人,19世纪的非洲黑奴,20世纪的犹太人,以及至今仍在坚持抗争的澳洲原住民。
所谓新疆地区存在“种族灭绝”的说法荒谬绝伦,完全是别有用心的造谣,彻头彻尾的谎言。过去40多年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从555万增长到1200多万,翻了一番。过去60多年来,新疆经济总量增长了200多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0岁提高到72岁。很多去过新疆的外国朋友都表示,他们见到的新疆同个别西方媒体的报道完全不同。法国作家维瓦斯写了一本书,名为《维吾尔假新闻的终结》。他用两赴新疆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繁荣稳定的真实新疆。他在书中明确表示,正是从未去过新疆的人在制造假新闻,在杜撰抄袭中以讹传讹。
一些西方政客宁愿相信几个人编造的谎言,却不愿听取25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宁愿配合少数反华势力的拙劣表演,却不愿正视新疆地区发展进步的基本事实。这只能证明,他们并不在乎什么是真相,而是热衷于政治操弄,企图人为制造出所谓涉疆问题,破坏新疆地区安全稳定,阻碍中国发展壮大。
我们欢迎更多各国人士到新疆去参观访问。眼见为实,谣言终将不攻自破!
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您认为未来双方关系将如何发展?
王毅: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从此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孔子说,“三十而立”。经过30年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立起了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共同理念,立起了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命运,立起了振兴亚洲、开创未来的共同愿景。
去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这充分表明中方对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视,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支持。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我们将进一步向东盟提供抗疫支持。中方正在向东盟各国提供新冠肺炎疫苗,并且协助印尼打造东南亚疫苗中心,下一步还将继续对东盟国家的需求予以重点支持。
我们将进一步同东盟深化互利合作。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同《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对接,同时推动RCEP早日生效实施,推动澜湄合作更充分释放潜力,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
我们将进一步与东盟加强战略协作。共同排除干扰,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积极开展海上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长治久安。
凤凰卫视记者:特朗普政府解除了美台交往限制。有智库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爆发危机列为全球最高潜在冲突。中方如何看待美国对台政策?
王毅: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强调三点:
首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第二,海峡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有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第三,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没有退让空间。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彻底改变上届政府“越线”、“玩火”的危险做法,慎重和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哈萨克斯坦24KZ电视台记者:您如何看待疫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中方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王毅:去年以来,疫情给世界造成全方位冲击。“一带一路”合作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风前行,取得新的成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我们以“共商”为引领,成功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及30多场专业会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以“共建”为方向,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重点项目没有一例因疫情而停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进展良好,为当地稳经济、惠民生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以“共享”为重点,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均创历史新高,“陆海新通道”沿线运量同比倍增,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疫情阻碍了人员往来,但阻隔不了伙伴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投入和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努力打造“健康丝绸之路”,通过抗疫国际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我们搭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建设“信息走廊”,使“一带一路”永远在线。我们深耕“绿色丝绸之路”,加强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金融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全球低碳转型和疫后绿色复苏的重要引擎。
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但各方对“一带一路”的需求没有改变,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更没有改变。中国将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优路径,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我们愿同各方一道,确保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动能不减、韧性更强,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各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北京日报》记者: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将为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王毅: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为了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需要,致力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贯通国内外两大市场、连接进出口两大通道。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开拓更大市场空间,迎来更广阔合作前景。中国将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各国一道,加快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形象点说,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好比是一列动能更强、载重力更大的“中国快车”,正在加快驶向新的目标,我们欢迎各国一路同行,共创繁荣。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印边境和平前景?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的不同观点将如何影响中印关系未来发展?
王毅:中印关系的实质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振兴的问题。
作为毗邻而居的两大文明古国,作为当今世界10亿人口级别的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印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双方在国内都肩负着改善民生、加速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上承载着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共同期待。中印国情相近也决定了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立场。因此,中印是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威胁和对手。双方应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加强合作而不是彼此防范。
边界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妥善管控,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合作,为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去年边境地区发生的冲突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利害得失一目了然。事实再次证明,单方面制造对抗解决不了问题,重回和平谈判才是正道。中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边界争议的立场是明确的,维护自身主权权益的意志也是坚定的。双方应巩固已有共识,加强对话沟通,完善管控机制,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新的一年里,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把“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两国领导人共识落到实处,为27亿中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世纪的到来做出更大贡献。
中新社记者:过去一年,外交部在帮助海外中国公民抗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问外交部还将出台什么新举措?
王毅:去年一年,身在海外的同胞们确实很不容易。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游子的回家之路,威胁着同胞的生命和健康。首先,我要向全体海外同胞致以真诚的慰问。同时,大灾面前必有大爱。党和政府始终牵挂每一位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紧急动员,全体外交人员尽锐出动,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全球范围开展了领保专项行动。
我们深入疫区慰问,向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万侨胞发放了“健康包”、“春节包”,为所有不幸染疫的同胞及时组织了当地救治。12308热线24小时值守,日均处理同胞求助约3000起,比往年增加了近3倍。我们紧急处理多起重大领保案件,撤离深陷埃塞战区的中国公民,全力营救被海盗劫持的同胞。我们用行动告诉海外同胞:外交为民,一个也不能少;疫情不退,外交官也不会退。
在此,我要告诉大家几个好消息:
一是我们将推出“春苗行动”,积极协助和争取为海外同胞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50多个国家正陆续将中国公民纳入本国接种计划,还有不少中国公民正在当地依法接种中国疫苗。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在具备条件的国家设立国产疫苗地区接种点,为周边国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务。
二是我们将推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码国际互认倡议,推出中国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电子文件,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实现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信息的相互验证,助力安全有序的人员交往。
三是我们将全面实现海外领事“云服务”。将于5月推出“中国领事APP”,让海外同胞一键直达驻外使领馆,实现“掌上办”、“零跑腿”,“全天候”在线办理海外中国公民的旅行证件和领保服务。
意大利安莎社记者:美国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中国今年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将如何同美欧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王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建绿色宜居的地球家园,开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面对时代之问,保护环境不是可有可无的选答题,而是应全力以赴的必答题。
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国为达成《巴黎协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又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展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今后,中方将继续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
今年,中国将在云南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作为东道国,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确保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制新的蓝图,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采取新的行动。
中国同美欧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挑战各异,但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肩负共同使命,理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在国际上发挥表率作用。中方欢迎美方重返《巴黎协定》,期待美方承担起应尽责任,做出应有贡献。希望中美重启气变合作也能给中美关系带来积极的“气候变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美国现政府表示拟重新加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但美伊双方分歧较大。您对当前中东海湾局势怎么看?
王毅:伊朗核问题是牵动中东海湾局势的敏感神经。过去四年,由于美方公然违背承诺,单方面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对伊朗极限施压,导致地区局势再度紧张升级。美国新一届政府已表示愿意重返全面协议,希望美方切实拿出诚意,尽快采取行动,包括解除不合法的单边制裁,解除对第三方实体和个人的长臂管辖。与此同时,伊朗也应全面恢复履约,承担核不扩散责任。美伊双方的行动可以通过分步对等的方式向前推进。
当然,全面协议不可能解决中东海湾地区的所有问题。对于伊朗核问题之外的其他地区安全问题,我们倡议在维护全面协议前提下,搭建一个海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各方可利用这个平台,通过集体协商管控矛盾分歧,缓和紧张局势,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中国和东盟国家将如何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使南海不会成为冲突风险点?
王毅:近年来,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都看得很清楚,南海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风险主要来自域外。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就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达成重要共识、集中精力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形势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却唯恐南海不乱,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频频来南海兴风作浪,在各种场合不时就南海问题挑拨离间。他们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南海和平,扰乱地区稳定。
这几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所做的努力充分证明,地区国家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智慧妥善管控分歧。接下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还是要继续两条腿走路,一是排除干扰,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力争尽快达成符合国际法、符合各方需要、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二是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断凝聚共识,增强互信,推进合作,维护好南海的总体稳定。。
澎湃新闻记者:中方对缅甸局势持何立场?
王毅:对于缅甸局势,我愿提出中方三点主张:
第一,和平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希望缅甸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从缅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分歧,继续推进国内民主转型进程。当务之急是防止发生新的流血冲突,尽快实现局势缓和降温。
第二,缅甸是东盟大家庭成员,中方支持东盟秉持不干涉内政和协商一致原则,以“东盟方式”从中斡旋调停,寻求共识。中方也愿在尊重缅甸主权和人民意愿基础上,同各方接触沟通,为缓和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缅甸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胞波”兄弟,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对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中方同缅甸各党各派,包括民盟,都有着长期友好交往,对华友好也始终是缅甸各界的共识。不管缅甸局势怎么变化,中国推动中缅关系的决心不会动摇,促进友好合作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古巴拉美通讯社记者:您如何看待后疫情时期中拉关系未来?中国将采取哪些举措帮助拉美国家战胜疫情?
王毅:去年是中拉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中拉在抗击疫情中守望相助、在复苏经济中共克时艰,双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天涯若比邻”。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拉美多国领导人互致函电,引领中拉同心抗疫、共促发展。中国向地区30国捐赠急需的医疗物资设备3400多万件,举办经验交流视频会议40余场,我们还正在向有需求的12个拉美国家提供疫苗。过去一年,中拉经贸合作再结硕果,连续第三年超过3000亿美元,拉美对华出口逆势增长。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指出,对华合作已成为拉动本地区经济企稳向好的重要力量。可以说,疫情非但没有阻隔中拉合作,反而使中拉人民的心靠得更近了,利益纽带拉得更紧了。
智利诗人聂鲁达曾经说过:“永恒的友谊,让你相信世间总有美好,让你坚信总有大门待你打开。”中国将继续同拉美朋友一道,深化友谊,拓宽合作,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更好地造福中拉人民。
《中国日报》记者:我代表全球网友提问,一些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惯于对中国进行选择性报道。联想到延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您觉得今天的外国记者中能产生“斯诺”吗?
王毅:首先,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外国媒体朋友的辛勤工作。媒体是各国沟通了解的重要桥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外国媒体朋友坚守岗位,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民抗疫故事。你们辛苦了!
80多年前,斯诺和斯特朗、史沫特莱等一批外国记者来到中国陕北延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忠实介绍给了世界。斯诺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看待中国共产党时,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始终坚守客观真实,始终追求公正良知。他所展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让人敬佩,他为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倾注了毕生心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怀念他。
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体都应坚守职业道德。我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只要真实、客观、公正,你们的报道就会丰富精彩,就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王毅:在今天记者会结束之前,我还想提一件事。再过一个月,就是湖北武汉“解封”一周年。英雄的湖北人民、武汉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为全国战胜疫情付出了巨大牺牲,为支持全球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外交部将于今年4月春暖花开的时候,为湖北举行全球特别推介会,向世界展示湖北浴火重生的新面貌,助力湖北搭建对外合作的新桥梁。希望大家予以关注支持。
记者会历时1小时40分钟。
来源:外交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