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五载鏖战,一航人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2022-09-22

      202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16时44分许,中老两国元首下达发车指令:中老铁路通车。

1.jpg

图源:新华社

      在中老铁路一线坚守的5年多时间里,一航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打造一条科技创新之路、绿色低碳之路、惠民连心之路、开放发展之路贡献一航力量、一航智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开工5年来,中老双方齐心协力、紧密配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习近平

      中老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北起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约1035公里,由国内昆玉段、玉磨段和老挝境内磨万段组成。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运营,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项目。

2.jpg

图源:新华社   

      一航局承建的玉磨段第19标段,线路全长27.5公里,地处横断山脉崇山峻岭中,桥隧占比99%,其中,隧道占比93%,两项占比均为玉磨段全线最高。承建的6条隧道中,2条为全线控制性工程,6条隧道穿越5个断层破裂带,四、五级围岩占比高达96%,集结了软岩大变形、顺层偏压突泥涌水等一系列隧道施工超级难题,堪称全线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之一。

3.jpg

      其中,最棘手的当属困扰地下工程建设领域60多年的世界级课题——软岩大变形。由于围岩变形侵限,曼木树隧道和景寨隧道先后换拱190多次,最艰难的时候,月均进尺不足30米,个别掌子面甚至是进一步退两步。树脂锚杆、预应力锚索、大锁脚……对付软岩的法子尝试了不少,但效果有限。权威专家到工地踏勘后,给围岩起了专有名字——国内外罕见高地应力顺层偏压大变形围岩。

4.jpg

      项目团队主动出击,综合专家组意见和取经学来的成熟经验,研究确定了“以快治快”的基本思路,本着“快挖、快支、快封闭”的理念,创造性地运用软岩台阶法快速施工工法,力争以最快速度形成环状闭合支护。

5.jpg

      随着对工法的深度消化与动态改良,项目团队将软岩隧道开挖到支护的一个施工循环从20小时成功压缩到12小时以内,并创造了五级围岩月进尺90米的奇迹,软岩隧道掘进效率进入全线先进行列。同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充实了一航人在隧道施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

      5年里,项目团队始终坚持“来时绿水青山,走时青山绿水”的绿色施工理念,努力实现项目驻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航局承建标段毗邻滇南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澜沧江及其支流罗梭江,施工线路与水道平行相依,部分路段穿越自治州罗梭江鱼类自然保护区。项目团队积极联合地方渔政部门和专业育苗机构,先后培育放流12万尾傣鲤、丝尾鳠等滇南特有种苗,以鱼养水、反哺自然,得到各方赞扬。

6.jpg

      培育投放鱼苗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严控污水。为保障隧道涌水悬浮颗粒物达标,项目团队把沿线13套沉淀设施全部从3级升级为6级,水量最大的景寨隧道横洞增设了7级沉淀池。各洞口在沉淀池下游的导流沟里还加设了土工布和滤水石笼,确保用水过滤达标排放。

7.jpg

      此外,受热带季风影响,西双版纳90%的降水都集中在5到10月的雨季,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雨林将迎来6个月旱季。针对扬尘问题,项目部投入8台大型洒水车在施工便道上不间断洒水抑尘,并按照“点线结合”的思路,在沿线9个寨子布设了抽水管线和洒水机,就近组织人员根据车流情况,动态洒水、时时降尘。

     “我们不仅要实现‘硬联通’,还要抓好‘软联通’,做好铁路后续运维和安全保障,打造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的沿线经济带。”

——习近平

      橡胶是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2018年,洪涝引发了滑坡、泥石流,造成山路阻断。看着赖以生存的乳胶无法运输,胶农们心急如焚。

8.jpg

      项目团队迅速组织人员冒雨抢修。2019年初,8条便道完成扩宽、硬化,易滑坡的山体增加了防护,易塌陷的路面支起了钢板桩。这些便道不仅打通了项目建设的生命通道,也为沿途胶农们提供了运输便利。

9.jpg

      项目驻地所在的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勐罕镇、关累镇,地处边疆、民族多元。单勐腊县就有26个少数民族。

10.jpg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过上更好的日子,自玉磨铁路开工建设以来,一航局先后共计邀请48名少数民族劳务工来项目部工作,在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收入。通隧架桥,修的不仅是中老人民的沟通路、连心路,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的脱贫路、致富路。

    “中老铁路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双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

——习近平

      据央广网消息,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9个月以来,国内承运范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服务国内企业超过1500家。截至9月1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671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717万吨,国际货运总值突破100亿元,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11.jpg

      打开地图,中老铁路由北向南,宛如一把插入中南半岛的钥匙,开启了连接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南亚的经济通道,不仅帮助老挝破解“陆锁国”困境,还在中南半岛腹地打开了一条辐射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发展合作道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有力强化了东盟国家间互联互通,加快其一体化发展进程。

12.jpg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将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提供新动能,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

      2028个日夜的鏖战,2028个日夜的坚守,一航建设者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凭借激情和勇气对抗恶劣的环境,凭借智慧和汗水战胜世界级难题,为中南半岛开启了崭新的铁路时代。

素  材 | 党委工作部、三公司、央广网

编  辑 | 李鹏举

校  核 | 乔庆旭

来源: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资讯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QEs5iZ-aSkv_6bvA2hspg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