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天工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向者”
夯实“强之基者”,抓牢“政之要者”
勇担央企社会责任
以高品质医疗工程建设的突出作为
为人民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01
精耕主业的“实干者”
南方公司承建的
曲靖市麒麟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
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坚定不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服务“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需要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6465.1平米
总建筑面积167994.35平米
最大单体建筑门诊医技楼建筑面积50633.9平米
按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规划设计
按照“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心脑血管、呼吸、肿瘤、康复等特色学科
设计床位1399个
其中住院床位996个
各门诊科室、检查室、医技床位403个
项目集医疗、康复、疗养、养老为一体
打造成为麒麟区区域医养结合中心
提供“便捷、有效、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及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缓解片区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近一步辐射至城南片区、麒麟区
乃至曲靖市及周边居民
02
攻坚克难的“探索者”
施工场地中部水泥路下方有2根防洪管道通过
基坑施工前要先封闭场区内道路
对地下排洪管道进行改道处理
项目部先降水再分段分层开挖,及时支护
降水井、回灌井的设计与施工完的桩基础
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以防对桩基产生破坏
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坑底部主要地基土为第②层黏土
第③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
第④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遇水浸泡强度均易变低
为防止地表水下渗破坏地基土特性
采用明沟积水后设置一定数量降水井排水
住院楼地下结构复杂
标高多样,基础层面积大
地下室单层高达6.45米
集中线荷载已超过20kN/m
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项目部采用满堂架作为楼板的模板支撑架承担现浇板荷载
并对整个支撑系统提供整体性连接和刚度支持
立杆支撑均支撑在现浇筏板及现浇板基础上
支撑架采用扣件式钢管(φ48×3.0)支撑方式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45米
板横杆的步距取h=1.5米
板立杆纵横间距均按900毫米×900毫米
模板下方木方间距为300毫米
立杆上端升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为500毫米
后浇带支撑架独立搭设
钢管立杆搭设避开后浇带部位
保证高大模板施工整体安全可靠
03
智慧工地的“推动者”
项目围绕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
全面应用“1+6+N”项目管控智慧平台
强调“从公司到项目”的垂直管理模式
以服务现场、提升管理效能为出发点
通过模块化应用和数据积累
实现对项目全面管控、数据动态感知
信息溯源可知、管理决策辅助
强化预警研判和灭灯机制
确保数据精准、分析问题透彻
实现路径清晰、管控措施有力
着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小前端”作战能力
项目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将施工现场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与闸机通道相结合
通过人脸、刷卡等方式智能门禁考勤
实现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
并结合测温及视频记录系统
“战疫”设备再升级
04
节能环保的“践行者”
环境监测系统将传感器监测的数据实时采集传输
便于远程实时监管现场环境数据并及时做出决策
通过现场布设雾炮机、喷淋设备不间断降尘
实现对扬尘治理的智能化、常态化
现场设备、材料堆放整洁有序
施工道路畅通无障碍
安全设施完善、安全保护装置完好率100%
现场安全标识齐全规范
做到“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
作业区做到“工完、料尽、场清”
05
疫情防控的“行动者”
推行“12345”疫情防控工作方针
建立一套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把住施工现场进出场两道关口
落实测温、消杀、核酸检测三项工作
管住项目管理人员、项目参建单位人员、
一线施工人员、外部来访人员等四类人员
推行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办公物资、
疫情防控物资、维稳等五项保障措施
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
做到抗疫稳产两手抓,精准施策两不误
疫情防控
06
起而行之的“奋进者”
项目建设期恰逢雨季
项目部立项研究
多雨地区大面积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
多雨地区大面积深基坑施工技术
大厚度回填土场地上的挡土墙技术
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方案论证
聚焦责任落实
严格质量管控,强化施工要素保障
狠抓安全管理和施工进度
全面掀起大干热潮
2022年4月17日,第一根基础桩施工
2022年5月28日,第一台塔吊顺利安装
2022年7月24日,基础底板第一次混凝土浇筑
2022年8月26日,住院楼单体结构出“正负零”
……
日夜不辍,精益求精
中冶天工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
全力抓好施工生产
吹响大干快上的冲锋号
期待“破土而出”的曲靖医院项目“茁壮成长”
以精诚匠心和精益品质
持续擦亮“天工质造”品牌
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天工智慧、天工方案
撰稿丨张水红
责任编辑丨张水红
执行编辑丨张骏驰
来源: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