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院双碳实践项目
荣获国务院国资委
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一等奖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重点工作,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 2022年度“双碳”案例征集和评审工作结果,天津建院选送的新建业务用房绿色低碳实践项目,在全国报送的60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一等奖。
本次案例征集活动受到国资央企和省级国资监管系统积极响应,征集内容涵盖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重点排放行业和领域。
天津建院选送的新建业务用房绿色低碳实践项目基于全生命期绿色低碳的理念,依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对项目全寿命期的建材生产阶段、建材运输阶段、施工建设阶段、使用阶段、维修阶段等不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拆除阶段、废弃物回收利用阶段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有效实现了节能降碳的目的。该实践案例同时入选了《中国近零排放建筑案例汇编》。
此外,天津建院还对近年绿色低碳实践的技术服务、项目案例、模式创新、标准政策等工作内容在报送中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与介绍。
近年来,天津建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双碳战略部署,打造全方位绿色低碳技术服务能力,构建了技术标准、课题研究、城市碳达峰、低碳城区、近零碳园区、碳中和建筑、绿色金融等“七位一体”的双碳服务体系。
天津建院积极参加双碳技术标准制定,主编的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团体标准《建筑碳中和评定标准》作为全国首个建筑领域碳中和评定标准已于2022年2月发布实施。随后,天津建院还主编完成了全国首个碳中和建筑地方标准《天津市碳中和建筑评定标准》,并与清华大学联合主编《园区碳中和评定标准》、与同济大学联合主编《校园碳中和评定标准》。
天津建院积极推进双碳项目实践,完成了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牵头的“天津市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研究”课题,为天津市绿色金融支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开展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咨询服务,完成市属骨干国有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廊坊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廊坊市碳排放现状分析评估及预测研究报告编制、天津市“设计之都”核心区海河柳林低碳城区专项规划、天津市首个近零碳科技园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近零碳园区”实施方案编制、首个近零碳工业园区“经开区无人装备产业园近零碳工业园区”实施方案编制,助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天津建院在推动双碳工作过程中积极开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牵头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建行天津市分行联合组建了全国首个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天津市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天津建院将以本次获奖为契机,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技术优势及双碳项目实践经验,在落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十项行动”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中,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七位一体”的双碳服务,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津建院新建业务用房
绿色低碳实践项目
1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天津市河西区,由天津建院投资建设、设计、运营,总占地面积1.32万㎡,总建筑面积2.056万㎡。项目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力求打造满足高标准办公、低碳化建设、智慧化运维及高舒适性的绿色健康低碳建筑。
项目获奖
荣获第七届Construction21国际"绿色解决方案奖"——健康建筑解决方案奖国际最佳奖(第一名)、美国LEED金奖、新加坡GREENMARK铂金奖等国际奖项3项。
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营标识、二星级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等省部级奖项23项。
2技术方案
技术集成
为实现以人为本、节能降碳的目标,项目因地制宜地采用近30项绿色低碳技术措施。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示意图
▲室内垂直绿化
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优化
项目设计阶段对建筑模型进行了室内外风环境模拟分析,采取强化自然通风的构造措施,降低通风能耗约60%。
▲地下采光通风井
3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兼顾停车位遮阳作用
● 绿色智慧集成平台
▲绿色智慧集成平台
●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BIM技术辅助绿色、健康建筑全生命期
●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
3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本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的国家进步奖,为绿色健康建筑技术推广提供了范本。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绿色科普基地,累计接待各类参观考察近5000人。
经济效益方面,本项目绿色健康建筑增量成本较低,约为130.50元/平方米,绿色建筑可节约的运行费用较高,约为72.2万元/年,全生命期投资回报较高。
环境效益方面,项目作为既有建筑群落的有机更新,最大限度的保护院内原有绿地和植被,同时营造了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建院)创立于1952年,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天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民用建筑设计咨询单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单位,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十大民用建筑设计单位。
发展定位
天津建院秉承“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以员工发展为根本” 的核心理念,大力实施全国经营和全生命期服务的“两全”战略,着力推行"全方位、一体化、上下联动、内外联合"的经营发展策略,凭借全专业技术、多元化人才和多领域资源等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建设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期集成化服务。通过整合发挥院内外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建设全过程产业链,构建形成建筑设计一体化、工程总承包(EPC)、全过程工程咨询"三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向集团化发展和国内一流强院前列目标迈进。
人才队伍
天津建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电气工程师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咨询工程师(投资)等各类注册人员350余人,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
组织架构
天津建院设有5个综合设计院、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包含机电研发、结构研发、BIM设计、绿建设计、全过程工程咨询、弱电工程6个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总承包事业部、多个专项设计所(包含装修、景观、岩土、规划、人防、经济等专项设计)、方案创作中心、TU建筑创作工作室、建筑工程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与智能工程中心、电力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策划中心、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军民融合部、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心、总承包工程处以及9个职能部门和14家全资、控股、参股公司。
企业资质
天津建院具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城乡规划编制、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工程咨询单位资信、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等多项甲级资质,具有建筑行业(人防工程)、市政行业(热力工程)、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设计)、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测绘、市政公用工程监理、文物保护工程监理、人防工程监理等多项乙级资质;具有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丙级资质,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具有建筑工程检验检测资质(CMA)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一类审查机构资质(含超限工程),是国际建筑工程咨询协会(菲迪克)会员单位。
业务能力
天津建院具备境内外工程的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和建筑运维管控等建设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期服务能力。拥有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景观园林、室内装修、岩土工程、智能化系统、人防工程、幕墙工程、夜景灯光等规划和工程设计能力;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项目策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结构优化及咨询、既有建筑改造及文物建筑保护、双碳技术咨询、区域能源规划、绿建设计及咨询、海绵城市、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检验检测、工程监理、工程测绘、图纸审查等领域具有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
技术优势
天津建院坚持“以先进的技术引领市场”,工程项目遍布全国,辐射海外, 先后有800余项建筑工程设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拥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天津市绿色建筑机电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智慧建筑设计与运维管控一体化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平台, 着力推动技术研发和新技术转化应用。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在绿色建筑、BIM技术、能源规划、区域生态、海绵城市、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既有建筑改造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规模化发展,累计取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60余项,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奖80余项,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规范标准100余项。
企业荣誉
天津建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先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全国CAD 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十强、天津市突出贡献设计院、天津市"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天津市用户满意企业、天津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天津市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天津市“十大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来源: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