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院多项设计作品
入选第七批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月1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暨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在广东茂名举行。在全国百余位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共推介了100个“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天津建院设计的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团结里住宅、自然博物馆、体院北居住区、水晶宫饭店六个项目成功入选。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马国馨,原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担任会长,该委员会汇聚了国内文博界与建筑界的顶级专家学者。我公司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刘景樑作为委员会顾问专家,应邀参加了历届评选推介活动,与全国专家学者一道,携手推进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自2016年至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已累计公布七批共697项,项目涵盖纪念建筑、会堂建筑、教科文体建筑、住宅与住区、医疗建筑、办公建筑、宾馆建筑、交通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十几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天津地区入选的全部46项建筑遗产项目中,天津建院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共计20项,其中,主持设计项目12项:天津体育馆、天津人民体育馆、南开大学主楼、天津友谊宾馆、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天津日报社(旧址)、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团结里住宅、自然博物馆、体院北居住区、水晶宫饭店;参与设计和改造项目8项:天津劝业场、天津五大道建筑群、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解放北路近代建筑群、马场道干部俱乐部、天津北戴河工人疗养院、中原公司(天津百货大楼)、天津大礼堂。
天津建院成立70年来,与共和国同舟共济、披荆斩棘,历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繁荣昌盛,走上新时代伟大复兴道路的各个历史阶段,完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特别是在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播方面,秉承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的原则,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拥有一支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为促进中华民族当代建筑遗产瑰宝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建筑遗产传承创新不仅是学术工作,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中明确的城市更新与高品质建设的需要,更是践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天津建院始终以创新的“活化利用”研究与实践,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继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天津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遗产保护再创新篇章。
第七批入选作品
周邓纪念馆
》设计/竣工时间: 1996 年/1997年
》用地面积: 6h㎡
》建筑面积: 9700㎡
》主体建筑高度: 21m
周邓纪念馆是为缅怀一代伟人、两位楷模,合建的生平纪念馆。规划综合考虑交通组织、环境效果、气氛营造及社会效果等诸多因素,总体规划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中轴对称,“工” 字平面,坐北朝南。位于基地西侧的主入口至主体建筑之间是大型广场,底景为两位伟人青年时代的雕像,两侧为草坪绿地,主馆东侧复原西花厅的“不染亭”,广场四周以大片草坪绿化为主,并点缀种植松柏和两位伟人生前喜爱的花草树木。
建筑造型设计意在对于民族形式与传统精神的领悟,但却不是简单的搬用,而是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韵味,提炼建筑符号,表达传统意韵。
平津战役纪念馆
》设计/竣工时间: 1995年/1997年
》用地面积: 4.28h㎡
》建筑面积: 15000㎡
》主体建筑高度: 21.5m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继淮海、辽沈战役纪念馆之后修建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纪念馆。总平面设计利用中轴对称手法,组织纵深较大,逐步升高的空间序列,创造浓郁的纪念氛围和观众进馆之前心理准备的前导空间。
入口广场结合战斗场景的花岗石浮雕墙胜利柱顶部的东北、华北两路大军雕像,突出了平津战役的历史特色。展览形式和建筑物构成突破了国内外战争纪念馆沿用已久的展厅加全景画馆的传统模式,首次创设了战役战斗多维演示。设计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将球幕与环幕电影同场景转换,战斗模拟合成演示和环形旋转看台相结合,为博物馆建筑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展示和观演方式,当时在国内外尚属先例。根据当今的科技发展,又对演示厅的演示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全面提升。
团结里住宅
》设计/竣工时间: 1954年/1956年
》建筑面积: 6600㎡
》主体建筑高度: 11m
团结里住宅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批新建的单元式住宅,3层砖混结构,每层2~3户,每户有居室3~4间,厕所有淋浴设备,厨房利用炉灶内余热供热水。外檐设计采用天津特产的过火砖,局部混水。建筑造型简约,富有中国民族特色。
天津自然博物馆
》设计/竣工时间: 1997年/1998年 .
》用地面积: 2h㎡
》建筑面积: 12000㎡
》主体建筑高度: 16.9m
设计采用“天圆地方”之说,"方圆” 有天地之意,包含万物,也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图形,以方圆相比体现了自然博物馆的丰富内涵,远至亿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近至现代文明进步的发展,浓缩宇宙万物之精华,博大精深。
陈列馆的平面与立面均以“方”与“圆”为构图母题,做功能与形式的组合,并以流畅的曲线、弧线穿插于方与圆之中,塑造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使方与圆统一于和谐完美的曲线,向人们传递着现代建筑融于自然的和谐之美。中心展厅采用乳白色金属壳体与玻璃半球体的吻接造型,构成“海贝含珠”的建筑外观,喻意人类面向自然、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创作理念,同时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发展水平。
体院北居住区
》设计/竣工时间: 1980年/1988年
》用地面积: 96.72h㎡
》建筑面积: 826400㎡
》主体建筑高度: 59.4m
体院北居住区是大型综合性居住区,由13个街坊组成,居住约5万人,住宅建筑大部分为5~6层,砖混结构,清水砖墙,庭院、广场有宽阔的绿化带及小品点缀。居住区采用“居住区——居住街坊——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以街坊为单位统一组织建筑空间;道路系统采用弧形和直线相结合,创造了丰富的建筑景观。
项目建立了居住区级集中公建和街坊级公建两种模式。绿化由点、线、面结合,营造了良好的园林气氛。住宅以多层为主,局部做了一些3、4层的高档住宅小区,还在居住区的入口及居住区中心点缀了部分高层住宅,使整个居住区的空间形态跌宕起伏,富有韵律。整个居住区,建筑高低错落,分区有序,市政、公用、绿化设施齐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有利于各种管理和设施的配套建设。
水晶宫饭店
》设计/竣工时间: 1985年/1987年
》建筑面积: 29 000㎡
》主体建筑高度: 35m
》与美国吴湘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
天津水晶宫饭店主楼为7层,有348间客房及游泳池、商场、商务中心、网球场等各种设施。该建筑围绕“水晶”特点结合周围的水环境,采用现代建筑光亮派的设计手法,使整个建筑晶莹清澈。在获得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同时,也形成了流畅的建筑空间、光亮的材质肌理,其简洁的装饰手法、高雅脱俗的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大厅采用无柱空间结构体系,反映出建筑技术的新成就和高科技时代的新特点,是一座典型的现代派建筑。
前六批入选作品
改造前平面
改造后立面
改造后商业大厅
天津劝业场
主持设计市国土资源测绘和房测中心
天津五大道建筑群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
参与改造设计和工程建设
与巴马丹拿合作设计
主持设计
天津市解放北路近代建筑群
国内第一座
200米田径跑道
43届世乒赛
天津体育馆(1995)
主持设计大剧院
天津市马场道干部俱乐部(1925)
主入口
竞技场馆
天津市人民体育馆(1956)
天津北戴河工人疗养院
南开大学主楼(1961)
中原公司(1927)
杨廷宝
火灾后重建(1940)
张镈
地震后重建(1976)
陈贵全
中原公司(百货大楼)
2000年在和平路改造工程中
主持设计中原公司改造
天津友谊宾馆(1975)
天津礼堂
2000年主持建筑内外檐改造设计
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1952)
天津日报社(旧址)(1955)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建院)创立于1952年,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天津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民用建筑设计咨询单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单位,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十大民用建筑设计单位。
发展定位
天津建院秉承“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以员工发展为根本” 的核心理念,大力实施全国经营和全生命期服务的“两全”战略,着力推行"全方位、一体化、上下联动、内外联合"的经营发展策略,凭借全专业技术、多元化人才和多领域资源等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建设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期集成化服务。通过整合发挥院内外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建设全过程产业链,构建形成建筑设计一体化、工程总承包(EPC)、全过程工程咨询"三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向集团化发展和国内一流强院前列目标迈进。
人才队伍
天津建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电气工程师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咨询工程师(投资)等各类注册人员350余人,中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100余人。
组织架构
天津建院设有5个综合设计院、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包含机电研发、结构研发、BIM设计、绿建设计、全过程工程咨询、弱电工程6个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总承包事业部、多个专项设计所(包含装修、景观、岩土、规划、人防、经济等专项设计)、方案创作中心、TU建筑创作工作室、建筑工程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与智能工程中心、电力工程技术中心、项目策划中心、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军民融合部、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心、总承包工程处以及9个职能部门和14家全资、控股、参股公司。
企业资质
天津建院具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城乡规划编制、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工程咨询单位资信、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等多项甲级资质,具有建筑行业(人防工程)、市政行业(热力工程)、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设计)、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测绘、市政公用工程监理、文物保护工程监理、人防工程监理等多项乙级资质;具有电力行业(送电工程、变电工程)丙级资质,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具有建筑工程检验检测资质(CMA)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一类审查机构资质(含超限工程),是国际建筑工程咨询协会(菲迪克)会员单位。
业务能力
天津建院具备境内外工程的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和建筑运维管控等建设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期服务能力。拥有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景观园林、室内装修、岩土工程、智能化系统、人防工程、幕墙工程、夜景灯光等规划和工程设计能力;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项目策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结构优化及咨询、既有建筑改造及文物建筑保护、双碳技术咨询、区域能源规划、绿建设计及咨询、海绵城市、BIM 技术、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检验检测、工程监理、工程测绘、图纸审查等领域具有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
技术优势
天津建院坚持“以先进的技术引领市场”,工程项目遍布全国,辐射海外, 先后有800余项建筑工程设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拥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天津市绿色建筑机电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智慧建筑设计与运维管控一体化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平台, 着力推动技术研发和新技术转化应用。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在绿色建筑、BIM技术、能源规划、区域生态、海绵城市、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既有建筑改造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规模化发展,累计取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60余项,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奖80余项,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规范标准100余项。
企业荣誉
天津建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先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全国CAD 应用工程示范企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企业十强、天津市突出贡献设计院、天津市"守合同、重信用"先进单位、天津市用户满意企业、天津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天津市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天津市“十大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来源: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