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新华社、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出品的《“一带一路”·大道同行》系列推出“科技赋能未来基建”,讲述了中建六局创新采用“不落地”建造工艺,绿色高效建造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的故事。
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
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文莱苏丹哈吉奥玛阿里赛夫丁大桥),全长约30公里,其中约11.8公里的桥梁部分由中建六局承建。该大桥是连接文莱穆阿拉区和淡布隆区的跨海大通道,也是世界最多跨全预制装配式桥梁、东南亚最长跨海大桥、文莱史上最大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穿越了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未经人类开发的原始热带雨林及大片沼泽地,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中建六局创新采用“不落地”建造工艺,成功实现桥梁全程空中建设,解决了原始森林、沼泽湿地等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保护难题。文莱苏丹称赞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是“文莱最卓越的国家现代化象征”,该项目不仅托起了文莱新的发展希望,也成为新时代中文两国的友好见证。项目获得境外工程鲁班奖、英国安全委员会国际安全优异奖等诸多荣誉,入选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典型案例。
全装配式桥梁绿色高效建造成套技术
中建六局依托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创新研发出了沼泽森林环境条件下超长高强预应力管桩精细化建造技术,解决了厚覆盖层、地层性质条件变化大地区超长高强预应力管桩耐打性差、成桩率低、精度控制难等问题,将成桩率提升至99%以上;世界首创“全程不落地施工钢平台体系”及“狭窄工作面条件下全装配式长线桥梁高效建造技术”,实现了“桩上打桩、梁上运梁、桥上架桥”的全装配式桥梁全程不落地绿色高效施工,通俗得讲,就是用“搭积木”的方法建造出一座跨海大桥。建造大桥所需的预制结构在工厂车间完成生产加工,后方“造积木”,前方“搭积木”,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桩基及架梁等作业全部在移动式钢平台上完成;提出了森林沼泽地带桥梁绿色施工关键技术,满足了便道修筑后环境可复原、基坑施工水土流失少的高环保要求。经专家组鉴定,工程系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