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工程:中国造“海上工厂”为巴西雨中送伞
2023-10-24

      近日,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简称巴国油)Buzios油田第八艘FPSO P79项目上部模块建造工作正在热火朝天进行。

1.jpg

      这是海油工程先后为巴国油交付两艘35万吨级FPSO P67/P70项目后,再次与巴国油进行大型深水FPSO项目合作,也将是推动“中国制造”FPSO国际化发展的又一显著成果。

2.jpg

      FPSO有“海上油气加工厂”和“油田心脏”之称,巴西拥有全球最大的深水油田,占据了世界FPSO市场的半壁江山。2012年,两艘35万吨的超级FPSO P67和P70开工建造。2014年,之前承揽P67和P70建造的承包商因故无法继续进行这个项目。然而,这个工程量巨大、工艺复杂的“二手项目”,令行业巨头纷纷望而却步。

3.jpg

      2014年底,巴国油与海油工程接洽,希望能够向海油工程转让P67和P70建造剩余工作。2015年5月19日,海油工程与巴国油签订转让合同,承接剩余的设计、采办和建造工作。

4.jpg

      这艘“巨无霸”长度300米,总宽约74米,排水量达到35万吨。17个完工状态不一的模块从世界6个不同的建造场地辗转而来,近百万件散料填满了整整258个集装箱,各种型号的吊机折腾5200多次才将他们完全卸下,仅场地存放物料的场地布置图就升版了42次。

5.jpg

      项目在建造过程中搁浅,很多原来的设计图纸已丢失,工程界面更是异常复杂。作为集成交付总包商,海油工程需要与项目原本确定的16家全球承包商打交道,来控制设计完成度和准确度,各个阶段共投入了近400名技术人员,参阅了约55000份技术资料,另有20多名设计人员在巴西场地驻守了8个月,和原承包商一起对原设计进行了逐项交底,这才渐渐摸清了整船各部分的设计进展和之间的技术界面。

6.jpg

      5年里,近千人的项目管理和技术团队,应对集成化程度高、工程工作量大、项目周期紧张、工程界面复杂等挑战,掌握了35万吨FPSO核心的模块设计、集成、调试等整套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制造。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海油工程先后取得190多余项技术工艺创新,获得40余项国家专利,填补20余项国内空白。

7.jpg

      2020年1月16日,巴国油项目团队在距离祖国19092公里的南半球,开始了189天的坚守。此时,巴油P70 FPSO航行一个多月,抵达巴西里约瓜纳巴拉湾。

8.jpg

      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工程陷入停滞。为保障顺利交付,海油工程项目组采用分段运输方式,确保国内采购的材料及时运抵,复工计划与技术方案也获得了业主方的认可。

9.jpg

      巴西当地时间6月25日下午6点25分,双方终于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历经5年的艰辛历程,P70作为两条“姊妹船”中的第二条顺利投产。

10.jpg

   “感谢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巴国油P70 FPSO项目负责人佩德罗萨(Pedrosa)说道,“海油工程尽最大努力提前把材料运到巴西、精心制定的复工方案与计划,以及为防疫做出的巨大努力,是项目顺利复工和实现投产的关键。”

11.jpg

      巴国油项目的成功交付也标志着海油工程拥有了自主进行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轮的建设能力、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南美市场,擦亮了“中国制造”的名片。

来源: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资讯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Pmb3mrybdy37uAWzgkl4kQ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