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院
中国文字博物馆项目荣获
最具影响力全球BIM大奖
日前,在全球2023年度AutodeskDesign and Make Awards大赛的颁奖典礼上,天津建院继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斩获大奖之后,以“文字博物馆项目的BIM应用”从来自全球35个不同国家的300余个顶级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BIM大赛GreaterChina Excellence Project奖,成为唯一获得设计类奖项的中国企业。
天津建院绿建院副院长、BIM设计中心主任卢琬玫,项目策划中心主任邹镔代表天津建院赴美领奖,并在系列会议上进行项目宣讲。
本次获奖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由天津建院BIM设计中心与设计三院共同协作完成,项目落成后获得各方好评。本项目的BIM应用,实现了BIM技术作为信息化、参数化、模拟化的技术手段所能提供的最高技术品质。
Autodesk Design & Make Awards国际大赛的前身是全球 AEC Excellent Award,即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卓越大奖,是工程数字化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奖项之一。本届大赛是全球疫情结束后召开的首次BIM盛会,汇聚了世界各地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专家和设计精英,展现了全球BIM设计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国际BIM设计行业的最高水平。
项目概况
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河南安阳,这座被誉为“文字之都”的城市,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甲骨文出土地。古典的建筑造型、多变的空间形态、复杂的专项要求均给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
设计团队将BIM领衔的数字设计贯穿始终,利用参数手段优化设计目标,利用多重维度进行设计推敲,从方案到施工,从整体到局部,全新的BIM设计理念与古老的建筑形式在碰撞中擦出夺目的火花。
项目设计目标:通过BIM应用提高协同品质、控制施工成本,同时将信息模型作为一种数字资产进行传递,为将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利用参数化结合VR助力多方案比选
项目设计过程中,利用dynamo进行参数化控制与协调。比如,在剧场的座位布置中,通过设定不同参数对座椅布置进行多方案比选,并且利用dynamo对座椅进行分区编号。
结合绿色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按照方案、扩初、施工图三个阶段进行模型优化,将优化后的模型进行CFD分析,创造了宜人的室内与室外物理环境;针对剧场空间进行声环境模拟分析,创造了良好的声学效果;对库房区域进行室内温湿度模拟分析,创造了可靠的藏品储存空间。这些分析模拟都是空间品质的重要保障。
通过云平台协作提高沟通效率
鉴于项目功能的复杂性,为了使沟通更加直观高效,设计采用BIM360平台进行文件管理、模型协同设计和图纸发布,使设计各参与方可以远程沟通,节省了约200工作时;同时,BIM360平台对不同版本模型的对比与审查功能,很好地记录了设计历程,为项目管理提供了依据。
通过预制加工减少材料浪费
针对复杂的外饰面板材,设计首先在模型中对板材进行规格优化,优化之后的板材平面主要规格为两种,低区是2000㎜,高区为1680㎜,未规格化的嵌板仅占8%,然后将规格化的板块进行分区编号,模型移交加工厂家进行排版及生产制造,最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这样的工作流极大减少了材料浪费与环境污染,同时实现了良好的品质控制。
利用BIM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品质
项目具备演出、展览、库房、研究中心、交流等多种功能空间,不同空间需要的高度不尽相同,多样复杂的标高给结构设计、机电设计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倾斜的建筑外立面给空间的利用和专业间协调也制造了困难。通过应用BIM技术解决了这些困难与挑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以完备的团队组织、合理的软件应用、精细的模型控制实现了BIM对整体设计、局部设计、外檐设计的持续赋能。
经统计,该项目在设计阶段从BIM模型中提取图纸859张、实现了机电0碰撞、新增工程量清单568项、减少现场变更2356处,节约成本253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数字化交付实现项目全生命期应用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设计阶段的BIM模型移交施工团队,进行智慧施工管理,节约成本3698万元。同时,利用点云扫描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扫描,与模型进行比对,进行质量把控,并完成了竣工模型,最终将竣工模型移交运维方做智慧运营。
通过模型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及编码,其中基于空间的编码共有45类,涉及878个不同建筑空间;基于构件的编码共有203类,涉及14.6万个构件或独立功能的模型单元,这些工作对今后博物馆的运维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