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丨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中铁十八局“智”造持续向前~
2024-08-15

企业是创新主体

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

近年来

中铁十八局持续加大

科研创新力度

一批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

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成熟、优化

展现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新作为

“新装备——

TBM、盾构机、悬臂掘进机、智能台车......

01

 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一号” 

中铁十八局联合打造的

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

“北山一号”TBM整机长约100米

直径为7.03米

能够实现水平200米转弯半径

同时竖向380米曲线半径螺旋式掘进

1.jpg

在研发阶段

项目团队结合工程特点

对“北山1号”TBM进行了针对性设计

能够有效克服极硬岩

长距离连续小半径转弯

大坡度螺旋掘进等施工难题

为工程斜坡道快速施工提供了坚实基础

@隧道公司

02

 国内首台双护盾土压组合式掘进机“青龙号” 

隧道公司在青岛地铁15号线

天南区间工程施工中

创新研发的“青龙号”TBM

是基于双护盾TBM基础上进行研究改造

增加了保压掘进功能

具备更广泛的地层适应能力

2.jpg

该设备可以根据地质情况

周边环境情况需要

通过洞内模式转换实现保压掘进

属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应用

@隧道公司

03

 国内跨度最大的移动模架 

一公司施工的磴口黄河特大桥

是包银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

大桥全长5145.91米

其中25孔简支梁设计采用

DSZ49/1800上承自行式移动模架施工

该模架是专为包银高铁磴口黄河特大桥

48米简支箱梁原位现浇施工而设计制造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模架

3.png

该设备采用电液控制驱动方式

可在已浇筑的桥墩上行走

被称为“高空移动的桥梁预制工厂”

可抵御10级阵风

解决了“千吨级”48米简支梁

河域现浇施工难题

是在路线未通的情况下

代替架桥机架梁的最佳方案

@一公司

04

 空气源热泵 

四公司管片制作项目部

为进一步提升管片制作效率

在车间引进了空气源热泵

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用

空气源热泵供热风

对管片进行初期养护的单位

4.png

该设备采用热泵加热的形式

能实现水、电完全分离

无需燃煤或天然气

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全天24小时安全运行

生产能力较原有的平窑流水线

提高到2~3倍

@四公司

05

 双臂两钻隧道掘进机 

一公司青岛地铁5号线

土建一标01工区项目在引进

双臂两钻隧道掘进机后

结合工程实际对其进行了改造升级

通过使用合金钻头、国产液压马达等

实现了设备迭代升级

5.jpg

这是青岛地铁建设中

首次使用该装备

该设备进度快、噪声低、粉尘少的特性

成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密钥”

为全线树立了新标杆

@一公司

06

 创新型衬砌台车 

二公司兰合铁路LHTJ5标项目

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

对新型台车进行加强设计和改造

建造了创新型衬砌台车

6.jpg

该台车面板采用

10毫米厚Q355低合金材料

整体结构采用无门架结构

同时

将附着式振捣器进行加密横向布置

整体刚度满足连续浇筑

和多台平板振动器

同时开启的受力要求

能达到每循环6小时快速施工的要求

为铁路隧道衬砌缺陷预防

及快速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公司

07

 智能化机械手臂 

三公司首套智能化机械手臂

在西成铁路上场时正式投入使用

在加工钢拱架时

技术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设置好参数

机械手臂可实现

自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拼装工作

7.png

该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相关成本消耗的同时

还减少作业风险

极大满足了隧道快速施工需要

@三公司

08

 隧道掌子面应急“机器人” 

为进一步强化隧道应急管理

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一公司雄忻高铁项目部

创新引进隧道掌子面应急机器人

8.png

该设备集视频监控、应急报警

应急喊话、网络传输

走行系统于一体

由下部动力层、上部设备层

以及搭载的设备组成

可实现对隧道作业面的

及时预警和应急保障作用

@一公司

09

 悬臂掘进机 

四公司渝昆高铁2标

长水机场隧道地处

机场运营区及货运通道下方

施工风险极高

结合项目实际

项目团队引进了悬臂掘进机

用于1#斜井大里程暗挖作业

9.jpg

此机型一次性定位截割宽度及高度大

破岩能力强

可以满足隧道开挖尺寸

及破岩能力要求

极大减少了移机时间

提高了施工效率

@四公司

“新材料——

竹基复合材料、高位高能高轻型柔性防护网.....

01

 竹基复合材料 

竹基复合材料是以竹材为基材

以树脂为胶黏剂

通过自动化加工成型的

新型生物基材料

具有质量轻、拉伸强度高、

耐腐蚀、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绿色环保等特点

10.jpg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

竹基复合材料产业的企业

近年来

中铁十八局逐步构建了

“产业投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

+管道生产+产品营销+工程服务”

为核心的竹基复合材料产业

全产业生态链

相继研发了

竹缠绕管道、竹缠绕管廊等产品

各类产品持续在市场投入使用

@环保科技公司

02

 高位高能高轻型柔性防护网 

中铁十八局承建的

新成昆铁路新增特克中桥

高位高能高轻型柔性防护网工程

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三新工程

施工中

项目团队联合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研发了

高位高能高轻型柔性防护网

并实现了在全国铁路工程中的首次应用

11.png

该防护网应用NPR特殊钢材

防护能级达15000千焦

是普通防护网防护能级的5倍以上

实现了高能级、大高度、耐久性优等突破

@三公司、隧道公司

“新技术——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盾构机叠层分体始发技术、球面平铰施工技术.....

01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作为中国铁建唯一具有

沉管隧道施工业绩的企业

中铁十八局先后承建了

我国高震区软土地基首条沉管隧道

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

以及华南地区在建最长

且两次下穿珠江的内河沉管隧道

广州鱼珠隧道

12.jpg

多年施工中

中铁十八局项目团队先后首创多项

大型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参建项目先后

获评“鲁班奖”“詹天佑奖”等

@五公司

02

 球面平铰施工技术 

五公司负责施工的

河北保定乐凯大街南延转体斜拉桥

是当时

世界上跨度最大、转体吨位最重

球面平铰直径最大

扩底桩桩长亚洲第一的斜拉桥

13.jpg

施工中,项目团队

在国内创新提出了球面平铰施工技术

球面平铰重达92.9吨,直径达6.48米

刷新当时世界同类球铰直径之最

截至目前

该技术先后获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该项目获评“詹天佑奖”

@五公司

03

 国内首创盾构机“叠层分体始发”技术 

在中铁十八局承建的

深大城际铁路1标

黄麻布站~石岩中心站区间施工中

市政公司项目团队

创新设计了“叠层分体始发”技术方案

让盾构机“一井四发”成为现实

14.jpg

15.png

该技术方案通过在一个工作井内

设置钢结构平台

进行叠层始发

实现了4台盾构机

先后在同一工作井组装调试、始发

并同时掘进施工作业

该技术为国内首创

@市政公司

04

 不断交通双层隧道建设技术 

福州市象山隧道拓宽改造工程

是全国首座不断交通

城市四联拱隧道原位扩建隧道工程

施工中

市政公司项目团队联合相关单位

创新设计了

不断交通双层隧道建设技术方案

该技术为国内首创

16.jpg

该技术方案按

“边施工、边通车”及“先东后西”的

施工方式

拆除既有隧道

拓宽新建双层隧道

车道将由双向4车道转变为双向8车道

实现了在现有用地

可利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城市隧道的扩容施工

该技术对于全国类似的城市隧道扩容

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市政公司

05

 超高层建筑叠合钢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迪拜蓝天酒店项目

是目前世界最高酒店类建筑

寻常的塔吊无法适用

该项目373.5米的高度

为了提高项目施工效率

国际公司项目团队

创新提出了

超高层建筑叠合钢结构

转换层施工技术

17.png

该技术方案减少了

塔吊预埋、焊接、安装挂座等

施工工序

有效确保项目

4天一层核心筒浇筑周期

@国际公司

06

 国内首创弱相关悬挂钢结构 

 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在武汉新建商务设施

和公园绿地项目施工中

建安公司项目团队

创新设计了

弱相关悬挂钢结构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该技术为国内首创

18.jpg

该技术通过在屋顶设置钢桁架

减少由于逐层施工

在相邻层造成的次应力

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

此项技术可以实现平均每2天

完成一层钢桁架下降及拼装施工

该技术的应用

对大型复杂钢结构建筑施工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建安公司

来源: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资讯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f4N8ZEnJ9Bi2U7YompK0gA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