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华勘:锚定矿业路 初心筑梦行——找矿成果突破篇:华勘在刚果(金)勘探发现大型铜矿
2025-11-20

刚果(金)上加丹加省龙溪矿区,曾因浅部氧化矿体的长期开采渐趋沉寂。这片土地上,国际矿业巨头们曾接踵而至,却皆因深部地层厚重、矿体隐蔽而折戟沉沙,最终将其归为难以攻克的“地质盲区”。

1.jpg

作为地质找矿“国家队”,核心技术与顶尖人才是华勘破局的底气。2022年11月,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与金诚信公司携手,毅然向这片被行业巨头放弃的土地发起挑战。勘探设计研讨会上,双方工程师组成的项目团队围桌而立,凝视着复杂模糊的地质剖面图,眉头紧锁间,眼神却始终燃着严谨求索的光芒与破局攻坚的决心。团队沉下心梳理矿区历年积累的海量资料,在堆积如山的文件、报告与数据中抽丝剥茧,对每一处细节都反复推敲、绝不放过。

终于,一道关键线索豁然开朗——这片区域不仅藏有隐伏矿床,更存在控制矿床分布的“龙溪断裂”!这一重大发现,绝非简单的地质现象识别,它彻底推翻了“地质盲区”的固有判定,为打破深部资源勘探僵局,点亮了穿透地层的关键明灯。

01

欢呼声、呐喊声回荡在矿区......

隐伏矿床本就是世界级地质难题,而断层的存在更让其形成机制愈发复杂,探测难度呈几何级攀升。

面对双重考验,团队未曾有半分退缩,迅速集结力量向断层下的矿藏发起冲击。他们创新性采用“地物化遥钻”多技术融合手段,最大化发挥各类技术优势,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勘探合力。

2.jpg

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成功锁定东区深部找矿靶区。仅用一个月时间,一份凝聚团队智慧与心血的设计方案新鲜出炉,被专家高度评价为“彰显华勘水平的高质量设计”。

 “见矿了!厚大富矿体!”

当首个钻孔穿透厚重岩层,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瞬间点燃钻探现场所有人的激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喜悦——这不仅是长期付出的回报,更预示着龙溪矿区即将迎来新生。


02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加密钻探工作迅速展开,12台钻机火力全开、日夜不息地向深部地层掘进。然而,炎热酷暑与疟疾肆虐的双重威胁,为项目推进平添了严峻考验。腊月三十的清晨,当大多数人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时,项目负责人李继业却突发腹痛。但他深知,ZK3202孔的编录工作正处关键时期,关键层位的记录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亲自把关。于是,他强忍着剧痛坚守岗位,圆满完成编录工作。那道在寒风中坚毅的身影,深深激励着团队每一个人奋勇向前,连合作方工作人员都由衷赞叹:“华勘人果然是好样儿的!”

3.jpg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2023年9月,项目团队圆满完成7万余米钻探及编录工作。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海量钻探数据的处理又成为新的难题——传统手工绘图效率低下且易出错,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地勘总院果断决策,以龙溪项目为平台引入三维建模技术,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为年轻骨干授课。

包久荣、李旋聪等团队成员日夜奋战,白天细致梳理钻探编录资料,从岩心的颜色、结构、矿物组成中萃取关键信息;夜晚埋头钻研软件操作,反复探索三维建模技巧。最终,一份资源量上百万吨铜金属量的评审报告,赢得了中矿联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这一重大找矿成果,不仅让龙溪矿区的生命周期延长二十年,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更标志着中国地质勘查技术在海外复杂矿区实现重大突破,彰显了中国地勘队伍的硬核实力


03

授人以渔,方能长久

4.jpg

龙溪矿区北部工作区偏远艰苦,队员们每日需骑摩托车穿越广袤沙地。一次摩托车爆胎,正当队员们束手无策时,当地居民纷纷主动援手,熟练更换轮胎并热情交流,这份善意让团队倍感温暖。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部始终牢记“国家队”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们深知,唯有帮助当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不仅为刚方员工提供系统的技能培训,传授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与工作经验,更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深度互动,让中刚合作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信任。

从千米深部的找矿突破到技术革新的引领,从危机应对的果敢担当到民生责任的躬身践行,华勘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地质勘查队伍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中国企业的海外风采与硬核实力。


来源: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资讯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asflsYjQKZRLNsg6foI-9A

Copyright © 天津市对外经济合作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1005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