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背景
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二期1600MW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作为哈电国际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商”发展定位、巩固海外联合循环市场领先地位的又一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哈电国际再次与国际知名电力开发商合作建设的项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现中国企业责任担当和良好风貌,深入开拓中亚市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同时,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再次合作,借鉴吸收其先进管理理念,尤其是中国企业相对薄弱的ESHS管理方面,对公司ESHS管理理念、体系、执行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体系和组织建设:构建安全生产责任网络
项目部严格贯彻集团和公司安全方针,以“零事故、零污染”为总体目标,建立了完备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体系。在组织架构上,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区域总部总经理任组长,安全管理负责人具体执行项目安全工作,专职安全员和安全工程师协同负责日常管控。各专业人员按“一岗双责”原则承担安全职责,所有人员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到人。此外,通过严格开展集团公司层面的定期安全警示教育和培训,使全员安全教育持续深入推进。在此框架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贯通了集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三道防线,保证了安全管控的全覆盖和动态监督。
关键举措和保障措施:多管齐下全面护航安全
坚持“人防+技防”并重,从多方面落实安全措施。首先,在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项目部组织全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和专项施工安全交底,针对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高风险工序进行定向培训,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同时,在现场管控与巡查方面,项目部开展了高频次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脚手架搭拆、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实施专项检查治理,并利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宣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各分片区实行每日安全巡检,建立“隐患随查随改”机制,确保发现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闭环处理。
另外,针对项目所在地夏季的高温天气,项目部提前制定防暑降温措施:夏季施工期间配备药品和防晒用品,有效消除了高温导致的安全隐患。总体来说,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严格的现场巡检和科学的预控机制,全面落实了安全管理举措。
更重要的是,积极贯彻落实公司数智化战略路线,引入科技手段:部署智能视频监控和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动态监管水平。通过劳保用品穿戴抓拍检查、VR安全教育培训体验、特种设备实时数据监控等功能,项目的智慧工地系统真做到了信息共享、远程实时监控、智能预警、快速响应,为海外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安全文化建设与行为引导:强化激励共筑安全防线
项目现场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员工养成良好安全习惯。
一方面,通过悬挂安全标语、张贴警示标识和宣传海报等方式,不断强化安全警示,使“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成为行为自觉。项目部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如“安全生产月”宣传、班前安全例会、应急演练、现场实操培训和安全知识水平测评等,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激励机制,对履行安全职责到位、主动排查隐患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安全违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通过落实安全值班、实行区域负责制等方式,引导项目全体各级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和行为守则,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同时,领导层十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经常深入现场与员工交流,强调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把员工生命健康置于最关键位置,进一步激发了一线职工对安全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
安全管理成效和启示:体系保障项目高效履约
经过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全员努力,项目建设期间取得了良好成果。项目始终锚定“安全零事故”目标,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实现了累计百余万工时的安全运营。在此过程中,持续增强了全员安全管理理念和意识,强化了安全管理人才储备,充分体现了安全管理对保证履约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安全的施工环境为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供了保障,也为项目品牌和企业形象增添了光彩。
通过建立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严密的程序文件,项目不仅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还为成本和进度控制提供了稳定保障。这充分表明,安全生产是作为项目履约的第一要务,其成效直接关系着工程目标的达成。只有把安全管理做细做实,才能为项目高质量履约保驾护航,为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来源: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